往返于游击区和乡县城市的侦查员王忠国,总是随身携带着三本书。这三本分别是《论语》、《中华注音国语字典》以及《闹朝扑犬》,都是岸边村的猎户乡亲天德裕委托他为家里的孩子们挑选的。
王忠国忘不了这个猎户兄弟向他提出这个请求时的场景,那个高颧骨、老虎鼻的男人不好意思地说出这个请求时,被北风刮出的红脸看起来更红了。
“我们夫妻俩的打算是等孩子再过两岁就送到榆城去,这时候多认识俩字都时候也就不那么容易让人给忽悠了。”天德裕哈着气,一口白色的热乎气从他嘴巴里吐出来,“弟你是个有出息的人,到时候你给侄子侄女挑几本书,教教他们,别让他们以后跟爹娘似的当个睁眼瞎。”
“我看嫂子像个识字的啊?之前不是还教衡小子和瓷宝在地上写名字吗?”王忠国说道。
天德裕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你嫂子当时和东家的小姐一起长大,《千字文》、《百家姓》都学过,十几年都过去了,她还能背下来不少呢!不过孩子就跟小种子似的,爹娘都想着他们能长得比自个儿更好。我俩就会这么一点,真要算起来啥也不是,还得是家里有点书才算真的肚子里有墨水。”
“弟啊,到时候俩孩子还得跟你学呢,你可得早点儿过来啊。”天德裕笑着捏了捏他的肩膀,没有继续送他。
而这一别,就已经有半年有余。和王忠国同住的同志调侃他是每次行动时都带着三块儿‘板砖’防身。可是万一呢?王忠国总是怀揣着微弱的希望,万一他能再见到天德裕,他就能把这些书亲手交给对方了。
他与这位可爱的猎户兄弟结识是在一九三零年春。当时日寇在背荫村车站运来了大量的劳工,对外宣称是在修建了老山伐木场。这原本没有什么稀罕的,但日寇对于老山伐木场的态度十分可疑。作为运输车站的背荫村驻扎着大量日军部队,当地被像铁桶一样管束了起来。为了探明日军在老山真正的目的,王忠国假扮成收皮子的商户到老山周遭的村子打探消息。在结识了对老山十分熟悉的老猎户天德裕后,王忠国更是在其的指导下找到了‘老山伐木场’的真面目——一座隐蔽的军堡重地。在这同时王忠国也与天德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这位忠实的伙伴介绍了不少关于他们赤色游击队的事情,等他将书交给天德裕之后,他也要进一步地向天德裕宣传红色思想和抗日救国的事情。
是的,王忠国挑选书的时候是有私心的。他不仅要让天家的孩子们看,还要给天德裕和王桂芳看,尤其是那本《闹朝扑犬》。如今,伪满政府对于中字书籍的出版要求已经越来越严苛了,想找中文的识字书也变得不容易了。《论语》和字典正是天家孩子最合适的开蒙工具,而《闹朝扑犬》里面借古喻今,将日寇和日伪政府鱼肉百姓的丑恶面孔赤裸裸地揭露了出来。这出反日救国的戏在奉天已经有了演出,哈勒锦也有类似的风声。所以就算是在日寇那边也不算是禁书,交给天家也不容易给他们招灾。
让人进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得让老百姓认识到侵略者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王忠国的打算十分简单,他想要通过给天家送书、教天家小孩学道理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发展天家成为赤色游击队的一份子。他要给天家人讲赤色游击队的事情,讲共产主义。他们的侦察连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岸边村完全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土壤。
日寇可以用枪和钱来渗透这片土地和李家勾结在一起,那他们赤色游击队怎么就不能用理想和信仰,唤醒村子里的良知和热血呢?日寇在老山区域活动频繁,如果赤色游击队能够发展岸边村成为赤色游击队的‘原粮窝子’(根据地)的话,就能更好的侦测日寇在老山真正的动向。
可是王忠国怎么也没料到形势变化得如此之快。先是突如其来的在日军袭击中国军队的九·一八‘奉天事变’让王忠国和他所在的顽石游击队从老山侦察的工作中抽身投入到东北抗日救国的浪潮里。紧接着又有两个还戴着脚链的汉子投奔了他们的部队,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老山监狱里在拿人做实验!
还没等游击队探明信息的真假,日寇就放出了消息,宣布老山一带的十三个村子爆发了鼠疫,寻常人等不得靠近,里面的人也不得出来。日寇派兵在主干道设立了关卡,闯关的人不问缘由一律枪杀。只有背荫村因为有个车站和监狱在,所以还允许进出,只不过来往人员都需要五人担保才能在背荫村行走。有好事儿的从背荫村进到老山里,绕道进去看疫区的情况,发现里面全是死人和烧死人的怪味。烧死人这事儿要在别的地方听起来或许还惊世骇俗一些,但是东北这嘎达的人一百年前刚遭过一次鼠疫的灾,看见烧尸体反而更信了几分。消息再传回到榆城里,更是人心惶惶。胆小的人都心里犯嘀咕,觉得这两年流年不吉:先是发大水闹瘟疫,现在周遭的村子里鼠疫又死灰复燃。一时之间城里的庙宇教堂里,信徒来往络绎不绝。
可是游击队却觉得这场瘟疫来得蹊跷,刚有人带着监狱里的情况逃出来,老山就划了疫区,信息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