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的!便是那些煎药洒扫之类的活计,我也都做得……”
穆云栖摆摆手:“我云栖阁虽不是什么富贵豪奢之地,但也不是叫你来做粗话的。平日里待待客,清点货品,与客商通个消息,也都是些清雅的活计。不过……老身也得给你提个醒。”
“来我这看病的,往往都是那身有顽疾之人。身上病痛折磨,这脾气……断不会太好。”
说着便向里间的方向扬了扬下巴,带着无奈:“这不,最近,却又严重了。”
卫纨担忧道:“穆老,刚刚的动静,是怎么一回事?”
穆云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皱眉道:“这女子……患了心疾,近期是愈发有轻生之相,连药也不进了。这样下去,恐时日无多阿……”
转念又止住了话头,对阿梅道:“你先去大堂药柜那里找阿仲,他是云栖阁的配药师傅,你且跟着他学。我吩咐过,他会从头教你。”
又向卫纨做了个请的动作:“卫丫头,老身今日还有病患,你便先回吧。”
转身又要向里间走去。
阿梅却道:“穆老且慢,”继而眼带迫切地恳求道,“穆老可否容我……试一试?”
阿梅在娘家曾有个妹妹,幼时在集市上走丢过几日,回来时便神志不清了,此后便一直心疾缠身,时常似在梦中,不能与人正常往来。
曾有几个郎中来看过,皆是束手无策。可怜她家中没有足够的银钱再行医治,便一直放任着。她在家的时日还好些,能陪妹妹说说话。可她一出嫁,妹妹便肉眼可见地迅速凋零了,不到十七岁便去了。
于是,妹妹便一直是阿梅心中的一个遗憾。
穆云栖沉吟:“她,不太能见得外人。”
阿梅:“可是受过什么惊吓?”
穆云栖垂眸道:“她家世不一般。几年前被流匪盯上过,被掳了去,百般磋磨了一番,家里人花重金才接回府上。从此便不能见外人,上街都要带着帷帽,也不能与生人讲话,成日成日睡不成觉。可怜了满腹的才学……”
“你们可听过那坊间被奉为神作的《永昌大典》,便是她编纂评述的。”
卫纨倒吸一口气。
《永昌大典》是一部造福万代的典籍评述,汇合了百家之书,混合天文地志、阴阳五行、医学病理以及佛僧之道,卫纨曾在沈家之时,千辛万苦才得来一本,奉为千古绝唱。
未成想,却是一位女子所著。
是了,能接触到如此多古籍的,本就不是一般人家。
卫纨恳切道:“她到底是谁?”
穆云栖:“说出来,恐是泄露了当朝权贵的家丑……但阿梅也算自己人,早晚也会知晓,卫丫头又是……罢了!我便告诉你们好了,这女子,是当朝尚书令孙若山之女,孙南枝。”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本应是那向暖的南枝,却偏偏成了向寒的北枝。怪不得,那《永昌大典》的署名,是“北枝公子”。
如今这“北枝公子”,便坐在不远处的里间,受着病痛的折磨。
阿梅已接过伙计递过来重新熬煮的汤药。
卫纨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去吧,耐心些。”
阿梅抿唇点头,道:“我晓得的。”
起初,那里间不时传来“你是谁!”“别过来!”“走开!”“不要!”等等尖叫声,但却尚无瓷器再碎的声音。
外头几人便耐心又揪心地等着。
面前的女子全身都在颤抖,帷帽又戴上了,坐在那紧锁着双臂,耳朵却敏感地留意着四周的动静,像只受伤的小兽。阿梅不恼,捡起那女孩攥紧的手,慢慢使其张开,搓搓手心,让她平静下来。
像从前对阿妹那样对她说:“你这样很好,你太辛苦了,从今往后要学着放松,慢慢来,我是来帮你的。”
半晌后,阿梅端着个空药碗出了房。
穆云栖不禁啧啧称奇:“小祖宗让你来,还真是来对了,”又问,“她情绪可好些了?愿意讲话了?”
阿梅点点头。
有一带着帷帽的高挑少女从里间走出,对着穆云栖礼了礼,轻言道:“多谢。”而后便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走下楼梯。
卫纨像是想到了什么,也匆匆追了上去,走到近前又踟蹰了,距离不远不近地,不敢唐突上前。
还是孙南枝敏感,听到动静,转过身子。
卫纨小心翼翼道:“孙姑娘……勿恙,无意唐突姑娘。”
又后退了一步,缓缓弯下身一礼,道:“我是卫国公之女,卫纨。平日里,因性子不讨喜,也无甚朋友。我听穆老说,你是心有山河之人。我才疏学浅,便想着结交些有见识的人。我想……邀你出去踏青,你可愿意赏光?”
帷帽中响起一道好听却十分轻微的声音:“前两日圣上殿前告状的,可是你?”
她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