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天还没亮,大概卯时,陶真晓就醒来了。
其他人也醒得早,说话声不断。
来到了新的家乡,大家还是很激动的,对于昨日县丞的话大家也是认同的,反正都这样了,那就接受现实,重要的是以后的生活。
爷爷和父亲早已醒来,一个在篝火上烫着柴刀,一个烤着馒头。
真晓凑到父亲身边:“爹,你们要进山啊?”
陶佳文看了女儿一眼,翻翻手中的馒头:“对啊,进山看看有什么好货,官老爷也不知什么时候来,不能干等着,早做准备,早点把房子建起来,咱们就不用受风吹雨打,这里气候多雨,昨日没下雨,没准今天就下了,要是突然下雨,躲都来不及。”
陶真晓望望平地,想象下雨时那泥泞的画面,笑骂父亲:“呸!爹乌鸦嘴。”
“呵呵~~”陶佳文欢快一笑,拿起烤好的馒头递给女儿。
天完全亮后,父亲手握柴刀,跟着其他人一起进山去了。
父亲走后,陶真晓起身,准备在山脚下散步,探探附近的情况,留爷爷和母亲还有弟弟留守。
凌氏也要起身:“我去捡点柴火回来。”
“不用,娘,我去捡,你跟爷爷等着官府的人。”陶真晓抄起一根绳子,等下捆柴木用。
“我也去,我也去……”陶分晓见姐姐要去玩,哪能让姐姐丢下自己单独乐去。
有了家,安心下来,陶分晓精神好多了,孩子的天性也出来了。
陶真晓其实想一个人去,又不好冷落弟弟,只能让小屁孩跟着。
那边沈家。
沈当家目送进山的人的身影消失于山林中,回头对家人道:“咱们也进山探探,不能干等着,既然已经决定留下来,就要好好干。”
他没说谁去,等家人们发表意见。
总是站在沈原清身边的中年男人道:“老爷,我进山找些草药、茶叶回来,这一路上保护下来的物品都所剩无几了。”
沈当家却道:“你跟我等官府来划地。”
二儿子沈宗辉自告奋勇:“父亲,我去看看。”
刚才他就想说了,但是反应慢了管家一步,不怪他啊,往日这种事都是下人做,他还没习惯事事亲为。
一直安静的大儿子沈宗明捂住胸口看向弟弟:“宗辉,我身体不适,暂不能为父亲分忧,眼下只能请你多担待。”
沈宗辉不在意道:“大哥说哪里话,我应该做的。”
沈当家点点头,对二儿子道:“你找找有没有什么珍贵的树木,发现了就记下来,不必深入,对这山还不熟悉,冒然深入不知会遇到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
沈宗辉回道:“我知道了。”
珍贵的树木是个值钱物,他们沈家不可能只种地过活。
沈红照看父亲准备进山,柔声道:“爹,你帮我看看有没有能拿来用的藤条之类的植物,我想学着编个篮子筐子,或许能拿到集市上去卖几个钱,再不济,我们家也能用。”
见女儿褪去消沉,生了干劲,还想帮家里的忙,沈宗辉很欣慰,这个女儿向来懂事。
“好啊,不过照儿怎么学,家里人可有谁会?”沈宗辉看向恬静的妻子。
楚氏微笑道:“夫君忘了,这里会这种手工活的人可不少……”
她望望四周。
沈宗辉笑笑:“也是,我会留意。”
沈风涵面遮素纱,看看乖巧的堂妹,没什么反应,安静地坐在一边。
大儿媳妇连氏在煮茶,将牛皮袋里的水倒入茶壶中,发现水不多,半壶都不到。
她轻叹了口气,望向公公:“水没有了,这地方也没水源,看来得我们自己挖井,在那之前上哪儿找水去呀。”
她就着剩下的水煮,有一杯是一杯,当家的要喝茶的。
正要走的沈宗辉道:“山里可能有水源,我尽量找到,带多点回来。”
沈当家又叮嘱了一句:“找人作伴。”
楚氏也道:“小心啊。”
已走了两步的二儿子回头看父亲和妻子:“放心吧。”
他望望四周,转了个方向,向一户人家走去。
坐在沈当家身边的男子一直没什么表示,就好像这里的人和事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陶家姐弟穿梭于驻地之中,经过各个人家,见到认识的还打声招呼。
靠近沈家时,陶真晓犹豫了一下,还是没选择绕过去,带着弟弟走过去。
沈家人也不全是刻薄的,沈红照的爷爷为人就不错,至少表面是。
一路上,沈原清不亲近普通人家,但也都以礼相待,陶真晓生病那会儿,就是沈原清吩咐二儿媳妇来探望的。
陶真晓明白,主要原因不是沈原清心善,也不是沈红照与陶真晓亲近,是沈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