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大,请公主先回去吧。”
楚君凝紧抓着晏陉的手被人一点点扯开,她转身又向宋玉奔去,紧拽着他的手:“宋玉,你说过,只要我不死,你就不会杀他们。”
她抓着他的手,绝望地哀求:“你答应过我的。宋玉,你答应过我的。”
“不是我要杀他们。”宋玉看着她的眼睛,声音低哑微颤着又重复了一遍:“阿凝,不是我要杀他们。”
秋风又起,阴暗的天压得人难受。
枯草在地上打着旋,哀哀楚歌渐起,混着些许血腥味散在微潮的空气中。
宋玉看着微红的地面,良久后才道:“都好生安葬了吧。”
他想,这应该是他站在楚国旧都,最后一次说出这句话。
**
宋庄十四年十一月,太子宋玉奉命率兵伐楚,全胜而归。
凯旋那日,宋君命丞相郭仪领仪仗于城外亲迎。
众人皆知道宋玉如今是宋君唯一一个得用的儿子,此番大胜,更是非比从前。
中侍人景福奉旨宣赏,将拿到金卷轴恭敬交到宋玉手上时,同他谄笑道:“殿下可终于回来了,陛下为贺您此番得胜,特意在宫中备下宴席为您接风。”
宋玉淡淡看了他一眼,道:“有劳陛下挂念,只是我这一路赶来人疲马乏,他自己身子也不好,便免了吧。”
尽管众人都觉得陛下对太子看重有加,但太子同陛下的关系并不算太好。
中侍人对此知晓得更多些,实际的情况比旁人以为的还要差,那是一点儿都不好。
但太子从前多少还有会配合一些的,如今被伐楚的事情闹了一通后,竟是连那点配合都不愿意了。
不过好在陛下也不是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讪笑着咳了一下:“陛下的意思,若太子不愿赴宴,也不强求。只是一会太子拜谒时,记得带上太子妃,也好让他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殿下挂念至此。”
他不提太子妃,宋玉还只是冷淡不太爱搭理的模样。他提到太子妃,脸色便沉下去了,连语调都变得生冷:“太子妃大病未愈,不便觐见。等她好些了,我自然会带她去的。”
中侍人有些为难地觑了宋玉一眼:“这……”
是不是不太好?
宋玉面色不动:“公公便这样去回便是,若陛下还有想说的,我等会自会同他说明。”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中侍人自然不能再说什么,只能打着哈哈:“殿下也是顾念陛下和太子妃的身子,奴都晓得的。”
他顿了一下,看宋玉没有再搭理他的意思,自道:“若殿下没有旁的吩咐,奴这便回去复命了。”
宋玉勉为其难地抬了下头,示意他知晓了,让他回去。
中侍人如蒙大赦,催马便走。
托陛下的福,他日后恐怕在太子面前得不到什么好脸了。
宋玉略下意识向后看了一眼,身后车架的布帘一动未动。
他猜不透楚君凝此刻是什么反应,但大概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自那日后,她便又冷下来,从前还有苦痛愤怒,如今倒像是木然冷漠更多些。
他想着抬眼看向城门,眼中有一片阴鹫暗影,似鹰隼蛰伏。
那些欠下的东西,总会讨回来的。
车驾又动起来,一路往东宫行去。
他将楚君凝安置妥当,又安排了暗卫护着,才换了身衣服去了陛下殿中。
殿内燃着浅淡的龙涎香,丝缕白烟盘绕上珠帘,宋俨便坐在帘后的矮榻上,正对着棋谱在摆一副棋,听见他的脚步声,往他这边捺了一眼,随后又收回去。
“肯回来了?”
宋玉没应。
果然,半晌后他便又听见宋俨继续道:“这一去便在楚宫待了月余,朕前后共下了八道令,才将你催动身,若不催你,你是不是还想在楚宫待上一辈子?嗯?”
宋玉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微微躬身行了个礼,面上却没有半分恭敬:“倒也不会。儿臣是太子,总是要回来的。”
宋俨抬手便将手上握着的一把棋子往宋玉身上丢过去,忍不住又咳了两声,喝道:“你什么意思?咒我死?”
宋玉皱了皱眉,往旁边挪了一步,但还是被四散的棋子砸到了些。
他低头盯着那些砸到他身上又落到地上嗡嗡打着转的棋子,像是在看什么东西在将死之际发出最后的挣扎和不甘。
直到那些嗡声消失,他慢慢才收回眼。有些理所当然地对上宋俨的眼睛:“不然您召我回来是做什么呢?不就是防着这么个万一么?”
楠木的棋盒落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响,四散的棋子噼里啪啦的落在地上,仿若雨溅。
“逆子!滚出去!”
守在外头的景福惊得身躯猛地绷直了一下,却也有见怪不怪。
陛下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