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你要去流水县?那地界不是被反贼占领了吗?”
三个月前,大年三十,团圆宴上,王朝云的父亲王维康在接到老友郑嶙来信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王维康多年科举落地,从医为业,回祖籍淮安府治病救人,又为了精进医术,曾拜访多位至交好友一起探讨医道。
上个月接到老友郑嶙来信,得知流水县被一位女土匪占领,对方看中医道,愿意将上万丹方无偿贡献,又有可以治天花、肺痨的神药,邀请他一起探讨药方。
王维康是知晓郑嶙的医术,只靠着祖上几张养生药方在应天府当一名坐堂大夫。但他有一点好,不能治的病,他从来不会夸下海口,也不会让病人浪费钱。就因为他这性子,没少被东家挤兑。
他这样的性子能在流水县混出名堂,还力邀他前去共同商讨药方,可见他是真心实意的。
也因此王维康年过五旬,还想长途跋涉到流水县求医。
他愿意,但是他的一双儿女却不放心。
他的儿子王承典十五岁就中了秀才,现在闭门苦读只为能够一举夺魁,重震祖上荣光。
他的女儿王朝云师从他父亲,不仅经通天文、算学,还会医术。可惜这时代对女子诸多束缚,只能关在家中演习算学。
老父要去流水县,还是为了精尽医术,儿女自然不好阻拦他向学之心。再者王家已经没落,官府不会注意他们一家人的行踪。两人争相要为他探路。
王维康自然不愿耽误儿子举业,奈何王承典以“游学增长见闻”为由主动揽下此事。
他也只得通意儿女同行。
王承典是秀才,以前也经常游学,又因他的秀才身份,就连土匪都不敢得罪,只敢抢些财务,并不敢要他性命。至于王朝云,她今年二十有三,这个年纪的女子本该嫁人生子,奈何她自小就有主意,一心向学,不愿嫁人后行动受人束缚,迟迟不肯嫁人。
王维康素来溺爱女儿,王承典也以妹妹为傲,并不惧怕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并不催促妹妹嫁人。
两人先是跟着官府的船到了松江府,下了船后,对方要继续前行,他们停靠在码头,沿着道路一直往前走,刚走没几步就遇到一伙逃难的百姓。打听才知对方是从府城而来,要逃往流水县。
看样子流水县治下很好,要不然百姓也不会往那里逃。
两人走了半个时辰就遇到躺在路边的囡囡。
王朝云在家时也经常为女子诊脉,望闻问切是基本功,只看囡囡的脸色,王朝云就知晓这孩子的病理,她自是不能见死不救。
两家人一路到了流水县。
县衙门口支着好几个棚子,许多男女隶目支着桌子,示意流民们排队等候。
这些年纪很轻的隶目态度并不严厉,也说不上温柔,就是很平和的语气,给大家指路。
“所有人先到这儿诊脉。等郎中看完没问题了,再到二号棚领号码牌,会有隶目带你们进去。请大家自觉排队,不要插队。”
囡囡父亲将东西卸下,抱着囡囡就云排队,王承典按照隶目的指示将两匹马栓在马棚的柱子上。王朝云看着那女隶目手里的东西,瞧着怪模怪样,但是它却可以让声音放得很大。
她敢说门口这一大片区域的人都能听到这女隶目的声音。
许是她的目光太过灼热,女隶目转头时与她眼神交汇,对方愣了一下,冲她笑了笑,又示意她排队。
王朝云排在队伍后面,她转了转四周,别的流民都已经卸下身上的重担,也不怕有人偷,周围路过的百姓只远远瞧一眼,他们似乎有急事,飞快进了城。
进城是不用交费用的。那些隶目只检查出城人员的货物,并不对进城人员搜查。
她四下看了看,也没有看到在城门口看到帮闲。
她年少时祖父还在朝为官,她跟随祖父去过京城,皇城底下都有不少帮闲坐在城门口抓虱子。
想起虱子,王朝云才注意到这些人的衣着和发饰都不同。
隶目们(无论男女)统统都剪了发。女的多数是齐耳短发,男的则是露了一层头皮。估计长度不会超过手指。就连路过的百姓皆是如此。
他们的衣服也很奇怪。就是再穷苦的百姓穿着两截衫,也会用一块布围着。他们却连这块布都省了。他们不怕栓裤子的绳子露出来不雅观吗?
王朝云下意识看向那女隶目,却见她的裤子并没有绳子,也不见塞的痕迹,难不成有什么门道?
就在她想看个仔细时,囡囡的爹声音突然拔高,她扭过头一看,就见那郎中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已经烧到40度,吃上这一颗药,就能退烧。”
王朝云看过郑叔父写给父亲的信,对方曾在信中提过,现代党手里有种药可以令人快速退烧。原来就是这种药吗?一颗小小的白色药片,还没有拇指大。这样神奇的药怎么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