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久三年的六月,蝉鸣正噪的夏末黄昏,明子与良时的婚礼在三条邸如期举行。自两个月前繁子有孕以来,不仅内大臣一家迎来前所未有的鼎盛荣华,素来备受冷遇的冷泉局母女,如今也凭借同繁子的一点往日因缘,获得了天子喜悦之余的一份宽厚谅解。一度以养母身份对繁子加以荫蔽的冷泉局,如今反要仰仗养女的恩泽,世事浮沉之速,亦令人嗟叹。在贺宴的现场,有使者送来天皇亲手写就的歌文,祝贺内亲王同筑前守比翼白头,愿内大臣一家辅翼王室,共享永世福泽。天恩深厚,举座为之感泣。季时亲自手持几重金纱锦缎,搭在使者的肩头,以示酬劳。
至于这桩亲事最初由何人出自何种目的发起,已经被世人有意无意地遗忘,甚至包括当事人自身。在繁子身怀龙裔入主承香殿的此刻,正月东宫御所之内的隐秘谈话将永久被深埋在泥土之下,不见天日。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不过是内大臣家已与天家结成数重姻亲,同王室的关系日益牢不可破。只察时势,莫问因果,这自是朝堂中的生存之道,无论君臣皆已谙熟于心。
近来朝中无事,圣心多暇,七月七日于宫中举行歌会。虽已入秋,余暑犹在,众朝臣多不堪束带,遂特许诸人直衣列席。日色明丽,花影纷飘,殿上人各色衣冠杂列其间,年轻的女官三三两两聚在廊上,自几帐背后隐现的衣裾袖口亦别具风致。天皇性情谨严,平素并不好尚繁华,今日忽然召群臣游乐,大抵也是因女御之事至今难抑喜悦之情。列席之人亦体察天心,各自神情怡悦,所作歌咏多寄花鸟风月以颂圣代,绝无半点幽忧低沉的色调。
朝臣中稍通歌道者分为左右两方,每轮双方各出一人,同题竞咏,众人各自评议优劣之后,最终请当代咏歌名家判定胜负。这种游戏不同于单纯的笔墨工夫,既拼捷才又费口舌,颇耗体力,待二十组歌题出至最后一组,双方汗湿衣领,搜索枯肠之下,竟无一人主动出咏。最后一组歌题为“灯下流萤”,这二重意象的组合并非和歌中常见的题材,倒似汉诗。知家置身右方的公卿末座,此刻面对这刁钻的题目,亦觉才思耗尽,只一味低头,生怕忽然被素来亲近的天皇点了名去。
平日举止端方的群臣此时为了一句诗歌绞尽脑汁,天皇目睹这番情状不觉莞尔。他侧头看向一侧侍立的女官,故作烦忧之色:“观这满座公卿,竟都是只晓政务,不通风月的愚直之士,倒显得朕像是耽溺游乐的轻薄之主了,后世史书之言可畏,如何是好。”
这等玩笑出自向来端正有余的君王之口,愈发令人展颜。女官亦不答,只以扇遮面,一味低头轻笑。此时长廊末端忽有一女童走来,半仰的白皙面孔上洋溢着未经世事忧愁的天真微笑,及肩的童发散落在水碧色的外衫上,在这燥热时节愈显清秀可爱。廊上本就有多名女官簇拥,是以她的出现起初并不扎眼,直到一路穿过垂帘几帐走到御前,才顿时吸引去众人的目光。她双手递上一柄折扇,吐字带着幼女独有的韵律:“承香殿女御听闻此处局势胶着,特献自咏一首,以示应援。”
一侧的女官从童女手中接过折扇,徐徐展开,奉至帝王手中。天皇看过一眼,眸中顿时溢满微笑。他从桌案上的花瓶中取下一枝插花递给女童,看她拜谢退下,又将折扇递还至女官手中,朝左方阵营送了个眼色:“女御既有心,岂能辜负一片好意,这歌权当作替左方代笔了。”待女官将折扇送至左方负责念诵的殿上人手中,忽又想起什么,笑着命道:“早闻去年内大臣饗宴,女御同筑前守共舞,不啻蓬莱仙童临世,可叹朕百般束缚之身,不得亲往一观,至少今日之事再由姐弟携手一出,略解遗憾吧。”
良时犹自懵懂,已被周遭年少同僚们催促着起身,折扇旋即递到眼前。他猝然面临这等场合不由胆怯了一瞬,定了定神,方将目光落至扇面上繁子连绵婉丽的手迹上,以悠长的声调慢慢诵出:“相思魂魄逐流萤,愿得长伴华灯侧,无声定有情。”
这出自女子之手,何况是圣眷正隆的承香殿女御之手的歌咏,音节流美,深情袅娜,尤其是深埋的一线年少女子独有的哀婉与炽热情绪,自与寻章摘句的年迈儒生境界迥异。何况这字句并非无所依傍,前后皆借鉴了有名的古歌,水畔的流萤恰如我这相思之人身上游离而出的魂魄,安静燃烧的萤火反较出声鸣泣的草虫更加多情。这两重意境被勾连在一起,倍显风情摇曳之余,亦彰显了咏歌之人过人的才情和手腕。若再深入诠释一步,则华灯暗喻帝王,流萤借指女御自身亦未可知。而虽非上乘秀作,风情、典故、寓意亦皆有独到之处的歌谣,经由良时柔润的少年嗓音念出,足引人心神摇荡,而因吟诵之人的略微怯场而夹杂的几个生涩音调,愈显袅袅可怜,使人低回不已。
天皇显然对这一幕突如其来的插曲极为满意,待良时落座,将折扇交还回来,复含笑看向右方诸人:“不知哪位爱卿,愿与女御之咏一较高下?”
至此歌会的意图已十分鲜明,适才低头苦吟的众人心下顿时放松下来,故意露出才尽的苦色,只待时间耗尽,输赢判定之后,极口称赞女御佳咏,筑前守清吟,接着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