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线促狭神情,却因为丰润明秀的容貌,即便这样轻微的讽刺也维持了常人所不及的高雅格调,“以陛下之名下诏重整武士编制,任用一部分武士为检非违使,从公卿中选任一人担任别当,确是良策,我亦没有异议。至于由新大纳言定清接过此职,自是摄关家重新在朝中立威的一次绝好机会。想来清高自命如左大臣兼经,大约也自去年之事吸取了教训,不敢一味轻忽武者之事。只是,能够承担统率武士职能的,除却检非违使所属的卫门府,分明还有一处更加清显之地,却因过于显贵反而被人所忽略,想起来了吗,知家宰相中将?”
知家良久没有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直到最后一刻悚然一惊。季时言下所指,分明是自己如今担任中将的近卫府。近卫府设立之初本就是护翼朝廷的武官机构,只是时代推移,风俗改易,原本作为武官部门的职能早已荒废,自近卫大将、中将以下,职务范围已成为纯粹的仪式主持。特别是近卫大将一职,因常常占据朝廷仪式的中心,且被特许拥有装束肃整的随从队列,其华美威仪,往往成为公卿憧憬无比,竞相争取的对象。中将少将一类的次官,亦被视作摄关与清华家子弟在跻身公卿之前,最为光彩的晋升途径。此时观季时之意,却是试图恢复近卫府的武官职能,与以检非违使别当身份对武士加以统率的定清一竞高下吗!
适才朝议上季时含义微妙的眼光,与对别当人选过于轻易的赞同,仿佛霎时间都得到了合理的诠释。只是季时本人并不担任与近卫府有关的官职,而现任的近卫府长官源雅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绝非统领武士的适宜人选。然而这疑惑随着季时接下来的言辞再度烟消云散,他又一次意味深长地微笑起来:“知家中将,有多久不曾见到你的长官了?”
知家摇头:“右大臣今春还京时见了一面,此外除了例行的公务外就不曾会面了。”
何况就算是例行的公务,那位大人又有几次正经出席履行呢——生生咽下几乎脱口而出的不敬之词,知家但见季时故作叹息之状地摇头:“果然不行啊,长官疏懒,下属便跟着偷闲,这般风气也是时候改改了。”他终于不再卖关子,正色开口,“其实,我近日倒是上右大臣府上拜谒过一次。”
与以繁子入宫为机缘,由一心辅佐东宫上位转为维持现状,两边下注的季时相反,今春进京的雅成,却骤然呈现出同东宫敦仁前所未有的亲近姿态。作为与主上年纪相仿的皇太弟,自京极院故去以来,因日渐微妙的立场,向来少有公卿主动前往结交。而门庭冷落的东宫御所最为瞩目的座上宾客,除却季时,便是敦仁的堂兄雅成。这位宇治大臣长年与东宫保持着虽不热切却也不曾断绝的交谊,每逢节日往往互致问候,偶尔也会亲来东宫御所的诗歌管弦之会,对风雅之事指点一二。自然,这点私人交谊并非朝臣所关注的话题,那位性情不易捉摸的宇治大臣,大约只是自怜身世,对寂寥的东宫抱有几分较常人深切的同情之感,而与朝政无涉,毕竟那本就不是栖身俗世之间的人物。然而到了今日,这番图景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右大臣感叹大将公务繁重琐碎,每每妨碍山水清游,心性萧散之人,多年下来已觉倦怠。至于我自宽和四年以来任兴福寺别当,迄今七八年,随着朝事繁冗,愈发抽不出身来去料理那些远在南都的寺社,右大臣说,宇治毗邻奈良,他又是熟稔佛事之人,这点事宜若换做右大臣,当轻易如反掌。”
一语终了,知家顿觉眼前暮春时节万千红紫都失了颜色,他拼命压抑住声线的颤抖,接过季时未竟的话语,将这一场高级公卿之间不可思议的隐秘交易明白道出:“所以,是右大臣希望接手兄长大人的兴福寺别当一职,作为交换,将左大将让与兄长大人吗?!”
他看着季时予以默认的悠然神色,努力使混沌的神思冷静下来。不,不对,他是说反了,兴福寺别当的改任不过是口实,大将的交替才是目的。季时希望起用近卫府掌管武士,从而与摄关家争权,却原来不是刚起的心思,而是已经事先运筹到这一地步了吗。可是雅成又是几时看破这些,并早早站到与季时一方的呢?
他沉浸在震惊中久久不能回神,甚至忘了向兄长致以祝贺。身兼内大臣与左大将的显职,岂止父祖止于大纳言的三条家不敢想望,分明已不逊色于摄关家的嫡子。季时却对他的震愕之色不以为意,伸手轻叩了几下他的肩头:“所以,知家中将,往后你的长官就不是什么逍遥山水的宇治大臣,而是我了,我自是不许你偷懒的。”他说完转身欲走,忽然又笑起来,和煦神采下的言辞却冷冽至极,“还有,同样的话你去带给那位左大臣家的贵公子,道衡少将,莫问他是什么贵重身份,往后还要好好做事才是。”
他说着缓步离去,直走到硕大的清凉树影之外,有明丽日光洒在他的身上。知家静静望着与自身处在明暗两个世界的兄长的背影,忽然开口叫他:“兄长大人。”
季时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似乎懒得同他再费口舌:“怎么了?”
知家眨眨眼,目光仍有困惑,却已十分平静:“我还有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