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棂书院”坐落在与大相国寺毗邻的后门大街。
书院的名字源于佛家禅宗的一个公案:一头水牛欲穿过窗棂,头、角、四蹄轻松而过,唯独一根尾巴被卡住。
内在涵义是:人们在选择自己的理想之后,看起来可以放下一切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但总是有一小部分是割舍不下的。就像整头牛跨越了窗棂,却只剩下那条小小的尾巴过不去。
“牛棂书院”就是要警诫学子:每个人最后那条无法割舍的“小尾巴”,都是实现理想的最大阻碍。
“牛棂书院”在汴京城内虽不是最有名气,但无疑却是最具争议的书院,而且没有之一。唯一的原因是它开创了“京师女学教育”的先河。
宋代以文治国,科举取士。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再加上朝廷取消了考生身份限制,使得考生数量不断增大,原本的官学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促使众多学子转向私人创办的书院求学。
“牛棂书院”同绝大多数书院一样,成立的主要目的还是直接为科举服务。但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把目光投向了一片“蓝海”——汴京城内数以万计的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们。
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一群先知先觉者,况且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一时之间,报名的女学子趋之若鹜,甚至成为汴京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牛棂书院”也凭借着独树一帜的创新在教育界打造出了超强的品牌影响力。
此时,岳书中正步履匆匆地从牛棂书院的大门走出。
云霄峨跟在他身后。
原来,这两人都是在此地就读的学子。
岳书中抱着一把椅子,云霄峨捧着文房四宝。两人身后,又有众多学子鱼贯而出。
他们有的抬着桌子,有的背着包裹,一副忙碌的样子。
像是在搬家,又像是赶集。
其实,他们今天既不搬家,也不赶集,而是要开展一场书院组织的义卖活动。
目的是资助穷苦人家的孩童进学堂读书。
地点就在不远处的相国寺东大街。
牛棂书院的对面是一家名叫“惜福”的茶饮店。
云霄峨跑进店内,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柜台上,然后从荷包里掏出两枚铜钱:“老板,一杯酸梅汤,不加冰。”
老板五旬左右,头戴幞巾,腰上系着一条洗得略显发白的围裙,给人感觉干净、整洁。
“稍候。”老板转回身去准备。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女子双手捧着一个大包袱,吃力地走出书院大门。
包袱里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
女子走到茶饮店门前的时候,包袱里的两件东西突然掉到地上。
她赶忙蹲下身,试探着伸出一只手去捡,无奈却因包袱里的东西太多,一只手臂难以承担它的重量,够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女子刚露出一副想哭的表情,便突然瞥到了店中正在等候茶品的云霄峨,赶忙像看见了救星一样,不迭地喊道:“霄峨,霄峨,快来,快来。”
云霄峨闻声望去,那女子正是自己的同窗好友香蓉。
她包袱里装的东西自然也是拿去义卖的。
云霄峨赶忙跑出去,望着香蓉的窘态:“大小姐,你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香蓉用一只脚指着掉到地上的东西:“帮帮忙。”
云霄峨见是两个泥偶,便弯腰帮她拾起:“哟,这不是你的偶像新科状元郎孙仅吗?怎么,你舍得?”
香蓉不以为然:“我对他已经没兴趣了。最近青云坊有个‘汴京好声音’的乐手组合,红得不得了。”
云霄峨揶揄道:“大小姐,你这变得也太快了吧。”
说话间,牛棂书院的副院长徐运途也正好走出大门,见到二人在街边闲谈,黑着脸吼了一声:“义卖就要开始了,还在这里磨蹭什么?”
“就来,就来。”云霄峨朝香蓉使了个眼色,香蓉急忙背起包袱跑开。
云霄峨刚走了几步,忽然想起自己拿的文房四宝还在茶饮店,便匆匆拿了东西,一溜小跑去追香蓉。
谁知前脚刚走,店老板就拿着她刚刚点的酸梅汤笑容可掬地从后台出来:“姑娘,你要的酸梅汤——常温,不加冰。”
店老板抬头一看,已不见了云霄峨的踪影,脸上的笑也凝固起来,不免摇头叹息:“唉,现在的年轻人……”
惜福茶饮店的内间摆着几张桌椅,是供客人们就座品尝之用。
此时,柳无害和唐飙正坐在其间一处靠窗的角落里。
他们这个位置不会引起外人注意,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牛棂书院的大门,还有街面上的状况。
唐飙的手边放着几本厚厚的卷宗,他拿起一本推到柳无害面前:“那日跟龟妖一同的女子叫陆惜月,她极力否认是被龟妖劫掠,而是和龟妖事先约定,要在那一天同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