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那日去抚仙台,又过了近一月。这一月里,沈知韫与谢恒再度异魂两次,故而如今她仍顶着谢恒的身份。
除却日常的不便,这上朝一事也叫沈知韫叫苦不迭。
大周每两日一次朝会,皆定于卯时初刻。朝会那日,沈知韫寅时便得起身。
即便是没有朝会,她卯时末刻也得去趟衙门。
她可总算知道点卯是从何而来了。
起得早倒也罢了,朝堂上那些人个个都是人精、老狐狸,那肚子里得有九十九道弯,每说一句话,都得叫人琢磨半晌。
沈知韫虽聪慧,但对朝政上的事一窍不通,只得按谢恒说的,多听、多看、少言,省得闹笑话。
好在如今谢愉炙手可热,大小朝臣都想去烧这个热灶,相比之下她这边也就“门庭冷落”了。
这也倒让沈知韫乐得清闲。
“陛下,昨日又有灾民偷盗米粮,迄今为止已有三起,若是不拿个章程出来,只恐生变呐。”
顺天府府尹范允照出列奏本。
这些日子,顺天府已接到三起报案,苦主称被灾民偷盗,损失了不少粮食。
起初范允照不好拿这芝麻大的小事到御前给皇帝添堵,可如今已发生了三起,若再不上报,这事态严重了,皇帝怪罪下来,他也吃罪不起。
范允照话音刚落,不等皇帝开口,谢怀便嗤笑起来:“范府尹是无事可奏了么?连偷盗这等小事,也要奏到御前,平白让陛下受累。倒半点不知忠君体国为何意了。”
谢怀这话说得,可没给范允照留半点脸面。
沈知韫在一旁听着顿时生出了些好奇,这顺天府尹官职虽不算极高,但好歹也是个正三品,且京中大小事八成皆要先自顺天府那处过一次。
按理说,谢怀没必要开罪范允照才是。
难道,这范允照也是谢愉的人?谢怀不过是借范允照,让谢愉没脸面?
沈知韫正这般想着,谢愉还真开口了:“在天子脚下偷盗,既明认为是小事?”
谢怀自是要反唇相讥:“临安王兄未免太危言耸听了。”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皇帝适时开口:“罢了,既然范府尹奏到了御前,那你们说说此事该当如何?既明?”
皇帝先点了谢怀,谢怀忙回道:“禀陛下,臣以为依大周律例处置便是。”
皇帝对此不置可否,又问起了谢愉的意思。
谢愉:“陛下,法理之外还有情理。偷盗固然违背了大周律例,可那偷盗之人皆是灾民,臣以为可从轻处置。”
他话音刚落,谢怀便又迫不及待地嚷了起来:“临安王兄这话,我可不敢苟同。依王兄这意思,若那十恶不赦之人有所苦衷,也要从轻处置?若是这般,又置律例于何地?岂非形同虚设了?”
面对谢怀的咄咄逼人,谢愉倒是不恼,仍笑着道:“既明,我并非此意,只是特事特办。那几人如今无家可归,想来也是可怜,何必把人逼至绝路?”
“你……”
“好了,”皇帝打断二人,面上看不出喜怒,“芝麻大的事,也值得你们吵个不休?”
皇帝不怒自威,谢愉与谢怀皆不敢再多言。
“景和,你怎么说?”
沈知韫这热闹正看得起劲,皇帝冷不丁唤她,这心也跟着揪紧了。
她忙敛了神色,垂眸:“禀陛下,臣,臣在回陛下此问之前,想先询方侍郎几事。”
皇帝虽不知沈知韫要问何事,却也点头默许了。
见皇帝点头,户部侍郎方梦友便出列,对着沈知韫客气相询:“不知世子要问何事?”
沈知韫道:“万年县地动,损毁房宅无数、不少人流离失所,往郊县或是京城而来。自灾民来京城后,数家在城外设粥棚接济,户部也每日放赈灾的钱粮。我听闻此事是方侍郎一手操持,不知城外灾民有几何?”
方梦友:“城外灾民并没有定数,约莫在六百三十人上下。”
“那每日拨的钱粮几何?”
“两石米、每人20文。”
沈知韫虽不懂朝政,但她及笄后就跟着永昌长公主还有祖母姜氏一道学着管家,这钱粮之事,她还是懂的。
两石米,足够那些灾民一天的饭食。每人另拨20文,亦可买些吃食。
换句话说,若方侍郎所言不假,那灾民们每日皆可饱食。
若如此,灾民为何会铤而走险偷盗米粮?
问完方梦友话,沈知韫转身对皇帝道:“陛下,臣的话问完了。臣以为,若灾民偷盗的是它物,还可言此乃人之本性。可若是户部所供足以饱食,仍去偷盗米粮,臣以为其中必有蹊跷。”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沈知韫无法下决断,可她知道,铤而走险去偷盗的,定不会是不缺之物。
沈知韫这话说完,皇帝眼中的兴味更浓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