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是阮戈课题组研三中期答辩的日子。
临近开始时间,大家纷纷从工位或者实验室动身,出发奔赴刑……答辩现场。
到了会议室,大家也都积极发扬着各自的优良美德。
比如礼让。
老师旁边的、对面的座位,大家纷纷礼让给后来的人。
比如关爱同学。
还有三分钟正式开始,那谁是不是忘了今天有答辩了,赶紧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别做实验了快点过来。
比如正义。
靠近门口的同学及时地通知大家闭嘴,老师来了。
老师入座,答辩正式开始后,台上的人忙活,台下的人也没闲着。
大家都低着头在笔记本上聚精会神奋笔疾书、专心致志笔耕不辍。
周峰平回头看到,都会会心一笑的程度。
而事实上,这是大家又发扬着友善精神,在积极地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因为无论是组会还是别的什么会,只要让周峰平逮到谁偷偷说小话,一定会把人当场批得体无完肤、无地自容。
所以,他们干脆开始重新启用小学时的常用交流手段——传纸条。
因为纸条的局限性,大家仅限于和临近的同学扎成小堆,就近聊着他们自己的话题。
聊的话题也是五花八门。
聊周峰平的地中海是不是又严重了,聊台上答辩的同学说了几个“然后”几个“emm”,聊自己当年中期答辩的时候被批得有多惨,聊万一明天实验结果又不理想可咋整,聊今天晚上吃什么,聊隔壁课题组谁和谁搞组内恋爱了,聊博士师兄孩子满月送什么礼物好……
博一师姐刘畅、阮戈和师妹吴偲璇坐在一起,也就近聊着。
她们仨,就是为了不走神,而数着答辩的同学说了几个“然后”、几个“就是”、几个“emm”的人。
不过后来,聊天话题就逐渐变成了课题组的同门们、以及日常接触的老师们都有哪些口头禅、小习惯。
她们连自己也没有放过,师妹说师姐喜欢拍自己、和别人(同性)的大腿,师姐说阮戈喜欢味道苦到让人发yue(师姐有幸尝过)的东西,阮戈说师妹喜欢薅她自己的头发。
断断续续聊着天,枯燥的答辩现场便不再那么让人觉得难熬。
为什么很枯燥?因为哪怕不谈答辩内容都是平时组会已经听过无数遍的这一点,只谈答辩的整体流程,各位选手基本上也是如同流水线一般的:
上台——唯唯诺诺(开场介绍)——画大饼(答辩过程)——唯唯诺诺(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唯唯诺诺(听老师批评指正)——画大饼(后续会就xxx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唯唯诺诺(感谢老师的意见)。
无一例外。
此刻台上,是研三师兄龚思琦,正进行到“接受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环节。
师姐刘畅在台下突然灵光乍现、一时兴起,开始做起龚思琦的同声传译来。译完之后还轮流传递给阮戈和师妹看。
之所以需要翻译,那主要是因为在这种场合,大家总是“言不由衷”。
具体表现诸如:
答辩组老师1:“你这个,研究的必要性这一块儿,啊,还需要再多完善一下。”
龚思琦:“好的老师,我下去再好好考虑考虑。”
师姐翻译版:(得了,别浪费时间了,赶紧下一个吧。再没必要性,也已经研究到这儿了。)
答辩老师2:“你这个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难度很大吧?”
龚思琦:“感谢老师的提问,这个,确实是我考虑的不到位,您的意见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下去会对相关部分进行修正。”
(老子把论文憋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还有精力研究实际能不能应用。)
答辩组老师2:“你这个,原料替换后的延性应该比之前更好吧,下次记得把前后的对比展示清楚一些。”
龚思琦:“好的老师,我下次一定注意。”
(再说吧。说不定替换之后还不如不替换呢。)
答辩组老师3:“你这个理论没有创新点啊。”
龚思琦:“谢谢老师的指正,我这个方面确实考虑的不够到位,我下去会再深入思考一下。”
(幸亏背了万能答句!不过,对别人的研究重新排列组合,怎么就不是创新了呢?)
答辩组老师4:“你往回翻,再翻,停,就这一页,你这PPT上写的强度等级C50?C50还敢叫超高强混凝土?”
龚思琦:“不好意思老师,是我打错了。”
(艹,复制粘贴过来的,忘了改了。)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老师4又说:“你这摆上面自己都好意思,有什么不好意思。”
紧接着,老师4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