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亘古通今皆如此。
由于努尔哈赤的继母对他们非打即骂,处处找茬,让他们在家里不得安生。
而因为继母的挑拨离间,父亲非但不关心爱护,还常常责怪他们叛逆无道,跟继母一起对他们进行“男女混合双打”。
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小努尔哈赤,带着弟弟舒尔哈齐离家出走了。而当时努尔哈赤13岁,舒尔哈齐才8岁。
外祖父王杲看他们小小年纪十分可怜,就收留了他们。
兄弟俩在外祖父的城寨中快乐成长,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如果说王杲对外是巧取豪夺野心勃勃的一代枭雄,对内却是一个和蔼可亲慈祥温厚的长辈。他不仅抚平了努尔哈赤兄弟被家庭抛弃的伤痛,还经常带着他们外出见世面,学本领,言传身教怎样去做一个强大的首领。
王杲,生于1529年,满语名为阿突罕,也称为“阿突”,汉语谐音为“阿古”。因此王杲也被称为“阿古都督”。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杲的父亲多贝勒因攻打明边,被明朝授意女真哈达部酋长王台杀害。
王杲天姿聪颖,精于骑射,对蒙古文化和汉文化也颇为精通,还精通日者术(观察天象推算、占卜时间以预知吉凶祸福),“且好为马法”。
他迅速控制了父亲死后建州右卫的混乱局面。随后,他给明廷写信要求袭取父祖的建州右卫都指挥使一职。
明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王杲成为嘉靖年间建州右卫的最高首领。
王杲是一个狡黠干练,敢作敢为不计后果的传奇式人物。
他心狠手辣,有勇有谋,很快就征服了周边的各个小部落,在今天辽宁省新宾县东南的古勒山上建起了坚固的城池。
并在隆庆末年升为都督。
嘉靖后期,王杲控制了建州各部通往抚顺、清河等马市的货源,靠着垄断,独家贩卖貂皮、人参、松子等特产,发了大财。
随着钱权的不断交易,王杲兵强将广,独霸一方。
他网罗了一大批部落首领,曾先后“九合诸酋”,自己以盟主的身份高高在上成为话事人,类似于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名震边关内外。
寄住在外祖父家中的努尔哈赤,对王杲的精明勇武,工于心计和富于韬略,十分崇拜并不断效仿。
他希望自己日后也能成为外祖父那样威震一方、叱咤风云的人物。
对桀骜不驯的少数民族,明朝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把有实力的部落首领,封为负责人,并赋予一定的权力和特权,让他们凭借明朝官员的资格,名正言顺地管理自己的部众。
受封的酋长,是为明朝皇帝尽忠职守的臣仆。任何侵害明朝边境、危害地方安宁和不服差遣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谋反叛逆,将受到朝廷的严厉制裁。
有籍可查的努尔哈赤的先祖猛哥贴木儿就曾经在永乐三年进京接受了朱棣的敕谕,被授予建州卫指挥使的职位。
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一直想重振祖业。
他在落后就要挨打的部落纷争中,见风使舵,选择依附建州女真最有势力的王杲,以期为他所用。
他不仅把长子礼敦的女儿嫁给了王杲的儿子阿台,而且娶了王杲的女儿为塔克世的妻子,即努尔哈赤的母亲。双重联姻让两个家族的关系亲上加亲,但却并非牢不可破。
变幻的时局,利益的冲突,以及生死的抉择,都让这种乱世中的联姻关系不堪一击。后面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
王杲自认为力量足够强大以后,开始藐视朝廷的权威。为报父仇,他对明廷采取了强硬的反抗态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王杲率部到抚顺关进行关市贸易。出于对明边官吏贪婪勒索的愤恨与蔑视,王杲带领部众杀死抚顺备御彭文洙,“恣掠东州、会安、一堵墙堡无虚岁”。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王杲又在媳妇山设伏,生擒明朝辽阳副总兵黑春,残忍肢解杀死。
自此之后,他先后杀死明军大小军官数十人,声名远扬。
在以武力挑衅明边官吏的同时,王杲还利用明廷边吏贪财的特点,大肆贿赂,为自己谋利,并强行索赏。
王杲显然轻视了明朝震怒的后果。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明朝气数将尽,但对付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1570年,在明朝以勇猛善战闻名遐迩的李成梁出任辽东总兵官。
李成梁曾大败侵犯边境的10万蒙古骑兵。
与当时在南方打击倭寇而闻名的戚继光,并称“南漆北李”。
隆庆六年(1572年)春,贾汝翼就任抚顺备御。
他试图改变以往马市贸易中的一些陋习,重振汉官威仪,遂榜掠酋长,严格查验入市马匹。
一向不讲规矩,任性妄为的王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