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武正武,真武真武。
得位之正,以武立国。
自大炎王朝把仅有十二岁的太子推上皇位,温太后垂帘听政,外戚把持朝纲,小皇帝又少不经事无法震慑群臣,如同一牵线木偶,左右摇摆,形同虚设,故而皇权旁落,温太后又听信谗言,妄想以女子之身荣登大宝,也就注定了它的覆灭已不可逆转。
大炎启元三年,温太后行天子令,举数百万民之力,耗光国库千万财,建天启城,开始了她走向龙椅的第一步,天下各州为谄媚讨好,处处搜刮民脂民膏,上行下效,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四起。
启元五年,举一国而建一城的天启落成,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城,满朝文武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温太后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渤州(后潼渊)将军萧启以清君侧匡扶大炎正统皇室之名,高举义旗,于乱中起兵,天下各地纷纷响应,乱世出猛将,时势造英雄,时值及冠之年的申屠信芳横空出世,以无敌之姿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大小城关百余座,剑指龙阙(后鹿门),问鼎中原,渤州将军北上直逼京城(天启)。
满堂哗然!
四处漏风的大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大厦将倾。
启元六年冬,渤州将军萧启尚与京师守军僵持不下之际,申屠信芳领劣于龙阙守军十倍的兵力先行攻克这座天下第一雄关,从来只有以十倍的兵力去攻,以一倍而守之,他却反其道而行,不仅攻且破,没人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因为龙阙一战,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堪堪十余人。
龙阙一告破,大炎温太后的千秋美梦也就随之破碎,她知道已回天无力,便领一干外戚奔逃北境,投靠百勾人,百勾拥立其建立一个傀儡政权,为北炎国,妄图东山再起,只留下自己年仅十八年亲儿子承受天下万民的涛涛怒火。
启元七年春,十九岁的大炎皇帝禅位于渤州将军萧启,大炎结束了它长达一百余年的统治,就此国灭。
同年,萧启称帝,改国号正武,改元隆平嘉定,史称萧武帝,定都天启,因避萧启名讳,改为天元,而后又更名天都——天子之都,因这座耗费千万财,埋骨百万具,流尽百姓血的天下第一大城昼夜灯火通明,行人络绎不绝,又名“不夜天城”。
自此天下大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山河自古无定据,一朝天子一朝臣。
隆平嘉定元年,分封功臣,天下十六州变为十四州,尽改其名。
正武以武立国,却不设一品武职。
萧策(萧武帝之亲弟)封王就藩于东南三州(潼渊,筑霜、玉浮),为武平王。
温景仁(大炎末代皇帝)就藩于君望一州,为承平王,做起了太平王爷。
裴青封为镇国大将军,正二品,领十万兵,镇守北境(清台、凤吟、遥荒)。
左桓封为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领十万兵,镇守西北门户(顺陵、神水)。
而横空出世且为正武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申屠信芳则被封为正威卫大将军,正三品,镇守西南(鹿门),兼领刺史一职,兵自行招募,赐名为正玄龙卫。
追随申屠信芳出生入死的麾下诸将深感人走茶凉,兔死狗烹,纷纷谢绝分封。
从此麾下诸将不为天子守国门,只为万民保太平,只遵一人令。
申屠信芳坦然接受这一结果,回到鹿门,到如今已默默镇守边境二十余载,从无怨言。这也成为了江湖朝堂上一桩与鹿门一役津津乐道的传闻…
有人说他痴,有人言他傻,有人笑他愚,有人嘲他笨……
百人口中百般人。
申屠信芳只以两言作答:
何人笑我,我笑何人,且就人情冷暖作美酒,一醉方休…
何人笑我,我笑何人,且以山河万里为作剑,一枕长歌…
少时曾许凌云志,当为世间第一流。
稳定边关后,他深入简出,后来便如同泥牛入海,不见影踪。
……
当马车越来越临近柴桑郡,杜玉庭还想再垂死挣扎一下,“刘捕头,柴桑有一神仙窟,名唤销金阁,可曾听说?”
销金阁,柴桑郡声色犬马之所,文人雅士取乐,达官贵人消遣,也是一处养“马”地,此马非彼马,不仅价值千金,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流连花丛个中老手的心头好,更是三妻四妾不二人选,
食色性也。
赶车的马夫是平阳县衙的捕头,姓刘名吉,他是奉县令大人的命令把车里这位前几天还是在他手下当差的捕快杜玉庭全须全眼的押送到郡守府,出发之前,县令大人明言,若有半点差池,那他刘吉自己拎着项上人头回平阳,或者直接刨个坑把自个埋了,死在外面县令大人才好交差。如是平时听到销金阁,我刘吉求你带我去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可现在,不行,虽然下半身蠢蠢欲动,但上半身的理智告诉我来日方长,“没听过!”
杜玉庭惋惜道:“刘捕头,这就是你孤陋寡闻了,虽说平阳那风满楼也不差,但和销金阁相比之下还是逊色太多,不可同日而语,就比如…”
“打住,打住,杜公子,刘吉做到捕头的位置实属不易,指望这养活一家老小,麻烦您行行好,别让我回不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