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白醪(2 / 4)

受到额外的待遇。

汉人以前有个很聪明的人,帮一个糟老头捡了三次草鞋,因此得到一部绝代兵法,成为天下奇智,运筹于帷幄之间,致胜于千里之外。最终辅佐他的主人当上国君,建立了汉朝,功成身退,寿终正寝,这个人叫作张良。

魏国有一个汉臣,人们说他是佛狸的张良,叫作崔浩。

崔浩建议佛狸征伐,无不胜。崔浩建议佛狸按捺,无不利。一路升迁,作到人臣之极的位子,汉人在魏国从未达到的高度──司徒。

司徒是汉人的官制,与司空、太尉合称为三公,相似的职位是丞相,惯例上设司徒就不设丞相,两者是有你没我的关系。司徒的权限很大,事情很多。皇帝有事先问他,太子监国有事也问他,要议论政事,要选拔才学,要修撰曆法,还要编写国史,叫作《国记》。

问题出在编写国史。

佛狸要求务从实录,于是记载得非常完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全部写进去。编写竣事之后,有人建议崔浩将这部国史刻在石头上,彰其直笔,刊石扬名。加上崔浩为《诗》、《论语》、《尚书》、《易》、《礼记》等五经所作的注解,观其正义,图芳万业。

石铭立在平城西郊,位于城郭通往祠天坛的半路上。正方形,边长一百三十步。这个时候一步六尺,约是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一百三十步等于一百三十个人叠起来的高度。建造的过程动用三万民,耗时一百天。

流言随著石铭的矗立散佈开来,内容是国史中鲜卑人干过的那些丑事坏事。国人看了不满,他族人民看了心痛。

这个时候的人视力很好,尤其是鲜卑人,帝王都站在数十丈的高台上物色下面过往的女子,像老鹰看小鸡那样。因此儘管这个石铭边长一百三十步、高约七十八丈、文字如蚁,大家还是看得一清二楚。

石铭引起的群情激愤传进佛狸耳裡。

石铭坍塌了,参与国史编修的官吏都死了。崔浩是总裁,他的族亲──清河崔氏,他的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男女无少长皆斩。

至于崔浩本人,行刑前还让数十名卫士尿在他身上。

这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事。汉族士人在魏国多为文官,从事与书史讲学有关的工作,多数参与国史编修,由此折损大半。尤其崔浩受到的戮辱待遇非常罕见,佛教徒都说这是报应。因为崔浩信奉道教,曾经进言佛狸灭佛,拆寺庙,诛和尚,破佛像,焚佛经。

惠歌却觉得,汉人士子和他们的文化有一种奇特的气质,一种深远的韵致。看不清,说不出,却令人莫名奇妙地自惭形秽──如同她面对小白的感受。或许是出于对这种自卑的防卫心理,或者出于难以企及的失望和愤恨,才想要将对方破坏殆尽。

想到这裡,她忽然有个可怕的念头:小白不作官,难道想作贼?

这个时候“贼”、“盗”还是分开来说的。

大概在孔子那个时代,汉人就如此分辨,毁为贼,窃贿为盗。“毁”就是破坏社会秩序规范,所以“贼”指的是叛乱的人。汉人说话的时候喜欢在动作之前加个“作”字,例如“作偷”是偷窃,“作劫”是抢劫,“作贼”便是造.反。

无论什麽时候什麽国家,造.反都是明文处罚最重的罪名,魏国也是。

罪人腰斩,同籍皆诛,贼首弃尸,不得安葬。

惠歌再想下去,又摇摇头,自己否定自己。

小白连畜生都杀不下手,实在很难将他和杀人流.血的事情联想在一块。

再者,他连她都赢不了,怎麽赢得了武装完备的官军?

惠歌看著地上隆.起变色的沟壠,觉得自己把事情想得太歪了,或许小白只是想把田种好。小白不作官自然要种田。种田可不轻鬆,处处要用力气。国家给的露田要种粟穀,给的桑田要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

以小白原先那个伤痕累累的孱弱身躯,实在难以负荷。

不过她会种田,两个人可以一起种。

惠歌嘿嘿笑起来。

她假想一番两人种田的情景,乐了一阵,回过神,看见一个路过的农人对她投以怪异的注视。才发现牛的前面没有老花,而是路旁的一棵柞树。牛绳繫在树上,牛卧在树下,尾巴左拍右扬,来回地赶著蚊蝇。还发现耧车已经卸下,离牛约几步远。

那个农人那样看她,显然是她一个人抓著空荡的耧车痴痴地笑,很是诡异。

惠歌扭头,看见老花在田裡拿著木耰覆土,将刚刚播下的种子掩进土裡。

大概是看她走神走得厉害,播种完毕将牛牵到树下休憩之后,也不理会她,由她呆站。

惠歌忿忿。自去田庐拿来木耰,跟著覆土。

微微一阵风来,掀了掀惠歌头上的卷荷帽。帽子用莞草编织的,帽沿五六寸,形似荷叶,适合遮阳。

她停下动作,直起腰杆,一脚勾住木耰,两隻手抓著帽沿往下拉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