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陆之箴任荥阳县令,绩优秩满,试除中书,改迁京官,补入御史台任监察御史。
他特召奉旨按察淮南东路之时,翻阅盐运账目洞悉榷盐行商公私滥用,贪腐已久。
然历任淮东路转运使⑴,亦或者其余州路监官皆聊以塞命,一直无人敢拔树寻根。
概因牵扯楚王。
楚王为文太后所出,亦是皇上的幼弟,因得太后庇护,骄奢罔僭,为非作歹,几十年来,别说弹劾,便一句是非都无人敢置喙。
淮东路百姓苦不堪言。
陆之箴不畏强权,雷霆查案,痛打贪官,下斩污吏,在外力百般阻挠之下,依然孤身弹劾楚王,列举数罪,极谏惩戒,终结束积弊十几年的淮盐贪腐案。
并弹落楚王贬官降爵,举朝震惊。
楚王外贬期间,淮东路百姓额手称庆、欢欣载道,联名赠陆之箴万民伞,遥称“铁面相公”。
时人无不称赞陆之箴忠勇,连北朝亦彰其佳绩,把他名列循吏传。
而那一年的陆之箴,也才十九岁。
当真是超群绝伦、天之骄子!
他的确是天之骄子,除却才能拔萃,出身亦是显赫,其祖父陆巡为当朝太师,四朝元老、肱骨重臣。
太师陆巡生于五代。
早年跟随兄长从龙拥护太()祖逐鹿中原,兄长不幸战死,太()祖怜陆巡年幼,收入霸服悉心教导,钦定为三子赵子俨的伴读。
赵子俨虽然行三,却是太()祖唯一硕果仅存的子嗣。
太()祖践祚至尊,赵子俨亦进爵武功郡王,霸府诸门客皆承恩授官。
陆巡初为皇子位左谕德,太()祖开恩科后,复举进士,以功名跻身朝堂,又得太祖宠信,准许伴驾左右,听议朝政。
陆巡亦不负众望,年少而有甘罗之资,才思敏捷、奏对如流。
终太()祖一朝,虽年仅弱冠,却已官至御史台副长官,即侍御史知杂事。
太()祖龙驭归天,其弟太宗皇帝继位,陆巡一度疾辞,然太宗赏识其才干,下诏强留,复得重用。
又历道宗朝,已官拜门下侍中⑵、进昭文馆大学士。
开国至今,尚书令、中书令等正一品官衔只能死后加官,侍中一职,亦属秩高罕除之位,非德高望重、权位隆盛的大臣,在位期间,极少能以正一品侍中职衔拜相,多数只能以从一品⑶的尚书左右仆射官衔入相而已。
而大学士与学士不同,大学士贴职更高极难获得,宰相能贴职馆阁殿堂大学士的少之又少,除非自身极有才学,且能力十分得到皇帝的认可。
故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诸多贴职中,又以昭文馆大学士为尊,以此身份贴职的宰相,旧称昭文相或者首相。
彼时的陆巡已是人臣巅峰,一直掌权至当今陛下亲政,位居相位二十余载。
景顺八年,今上登基已久,却迟迟不得亲政,陆巡联合参知政事张栋知等人强逼文太后撤帘,后宫始交权柄归还前庭。
次年,七十岁的陆巡以年老乞归,今上感其劳苦功高,加授太师官衔,赐爵仪国公。
当朝太师官衔,多为死后追封,陆巡再次破例,生前即受此封赏,是为国初至今唯二获此殊荣的元老。
而前一个生前获封太师的,乃开国功勋故相文瑰!
可能是基于如此身份背景,以及陆之箴刚正不阿的秉性,大颍百姓对陆之箴十分认可,认为疑难案狱,但诉于铁面相公跟前,必能秉公执法、惩恶扬善、洗刷冤屈。
陛下亦喜欢把,需重塑公信之力的大案交由陆之箴处理,甚至准许僭越御史台。
亦如今日,连陆之箴都亲自出马,恐非比寻常。
*
陈小二忽然对绿衣官员比划着什么,又冲着楼上的王洵乐指了指。
绿衣官员和陆之箴随即看上来,把王洵乐看得一阵咯噔。
而后陆之箴一抬手,制止了陈小二和蠢蠢欲动的衙役,只带了两名吏役轻装从简地走上来。
王洵乐吓得松开了阑干,心想着她犯了什么事儿吗?
正担忧之时,忽然听闻旁边的聂云成道:“主上,陆之箴上来了!”
屋内的孟昭担忧地看了自家大王一眼,赵祺昱却依然老神在在喝着茶。
陆之箴沿着楼梯上来了,官靴踩在木阶上的声音一阵一阵,不疾不徐,节点从容,却把王洵乐心中的鼓点敲得凌乱慌张。
随着乌纱展脚帽探头,露出的是一张年轻冷俊的面容。
剑眉星目,鼻若悬胆,唇如刀锋,五官有棱有角如刻凿般,不似魏王面容这么柔和。
颍朝对男子审美偏阴柔,男子可簪花、可敷粉、可穿着华丽的衣服,甚至可以同女子比肤白貌美。
例如魏王这般男生女相,俊美中带着阴柔的容貌,极受女子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