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和阮铭的话并没有避着人,郑姨娘的耳报神也是极快的,当夜便得了信儿,倒是佩服晏氏的胆量,竟然罔顾神婆之语。
可当年送四姑娘和楚姨娘走时,怎么没说什么呐?如今却多次和阮铭争执接回四姑娘,还要养在自己名下,不知是撞了什么邪改了性儿。
据郑姨娘所知,当时楚姨娘的死讯传来,晏氏就直接去外院书房问阮铭对四姑娘有何安排。
阮铭的规划是等时疫过去了,再找个什么神婆方士算算,若是可以,再接回来,免得冲撞老太太,影响府里的气运,毕竟有着前例,他不敢大意。
晏氏对此话嗤之以鼻道:“老爷若是信那神婆的话,那神婆说养在西边便可无虞,府上这么多院子,安排一个西边的也就是了。非要赶到远远的,怎么不说赶到西域去?或往西方极乐世界去取个真经回来,保准没有什么不祥,说不定连天清寺的国师都要供起来呢!这几年也没见四姑娘克了谁,赵家庄也是好好的,老爷还要任由她流落在外不管不顾吗?”
“这不还在阮家的庄子上吗?且就在京郊,离得也不远,回回赵管事都是亲自去看了的,哪里算得上不管不顾了?”阮铭反驳道,“这几年府里安稳无事,焉知不是四姑娘在外的缘故?”
“老爷既这么说,那可全都是你的道理了。鬼神之说,本就难论。府里生病有事,是四姑娘克着了;府里风平浪静,是四姑娘在外面。横竖都能挑到四姑娘头上。你是她父亲,我是她母亲,论亲疏远近,怎么不见四姑娘先从你我克起?”
“太太!若要这么胡搅蛮缠,那这楚姨娘难道不就被她克死了?四姑娘住得好好的,府里也平安无事,就这样不好吗?她若是没人照顾,拨几个丫鬟婆子去仔细伺候着也便罢了,接回来作甚?”
“老爷既说我胡搅蛮缠,那我可要问问老爷了。”晏氏反问道,“你大哥为什么被参?老太太为什么身体落下病根?你心里没数吗?这几年府里无事,又究竟是哪个惹是生非的收敛了?”
阮铭面色不改。
“何况……”晏氏拖长了调子,颇有些阴阳怪气道,“我们这府里什么人容不得啊!哪里就容不下一个四姑娘了?”
晏氏意有所指,阮铭心知肚明,这件事确实是他理亏,他无言以对也不答应晏氏之语,二人不欢而散。
郑姨娘知道晏氏旧事重提的翌日,立马精心装扮,找了个机会去阮铭那里小意奉承、宽解抚慰,等三姑娘下学又一起享天伦之乐。
郑姨娘不怕晏氏不喜欢她,最怕有情绪横亘在她和阮铭之间,让阮铭有一星半点儿的后悔。
她是攀缘而生的菟丝子,若无乔木可依,就要零落成泥任人践踏了。
她没关系,贱命一条,左不过老死阮府,也算值了。
可她的三姑娘还小,不能跟着她一道坠落,只能往上走!
她一边给阮铭捏肩捶腿,一边心里还在想,晏氏这么非要接四姑娘回来干吗呢?不过是个庶出姑娘,何必如此执着?接回来了,还得和她的三姑娘争宠,说不得还会碍着三姑娘的前程了。
于是郑姨娘又吹了几句耳旁风,顺着阮铭的心意哄得他眉开眼笑。
郑姨娘这些不过是小巧而已,晏氏并不放在眼里,连老太太过问二房的僵局也敷衍了事。等她找到了破局之法,这才主动搭理阮铭。
她先是服软怀柔道:“妾身知道老爷是孝顺老太太关心阮家,所以防微杜渐,唯恐有半点差池。可老爷想想,四姑娘是你的亲女儿,如今也渐渐大了,按着府里的规矩,五岁便要开蒙读书。她已然错过此节,一个人在那乡野村庄,真是可怜极了。像我们这样名门望族的女儿,哪个不是精心培养锦衣玉食的?传出去可真是贻笑大方,等到了婚嫁的时候,四姑娘又该怎么办呢?”
“依着阮府的门第,找个举子进士不是什么难事,又不需要她为阮家挣个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再找个人教教她《女诫》《女训》,学点针织女红,养得温柔和顺、随分从时就好。”
晏氏笑道:“亏老爷还是礼部郎中,四姑娘找个人嫁了是不难,可她若是在夫家丢了脸面惹了大祸,老爷难道就能独善其身吗?阮家就能置身事外吗?找个读书人倒是不难,可这样也没什么好处。若是她能结个好姻缘,老爷想想,日后要是……对咱们才有帮助啊!”
阮铭当然不能撇开责任,也对结个好姻亲有些心动,只是仍旧顾虑重重。要是四姑娘真的命不好,都不用等出嫁后帮衬家里,直接就能先把阮家克完,都不用谈以后。
于是皱眉道:“不管什么来日不来日,总要先顾眼前要紧。”
晏氏自然是有备而来的,道:“眼前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老爷之前不是说等时疫过后找个神婆方士算算吗?我左思右想,那神婆确实是个道行高深的,只是没有留下姓名来历,也不知到何处去寻?可找江湖上的神婆方士,却未必个个都有真本领,多半是弄虚作假之辈。倒不如去天清寺问问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