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曦做完农活回家,正要关上房门,一个妇人端着个碗,嘴上喊着“香香”。柔曦见她四十多岁的年纪,正不知是谁,就望向她的碗,只见碗里盛着几块肉,心想,就连秋婶一年到头也只吃三五次肉,谁人待她如此慷慨,一时情急,就试探地喊道:“奶奶?”
妇人笑着应了一声,担心碰见媳妇又惹口舌,把肉递给柔曦,转身就走。媳妇不知与自己结了什么深仇大恨,每次在路上碰见,就命令香香把眼睛撇开。如今见香香竟认得自己,心中不免松了口气。
梅氏一回来,望见桌上的肉,问柔曦道:“老东西来了?”
柔曦道:“一个看着比你大的女人,很白,有点胖,不知是谁。”
“除了那老东西,还能有谁?你叫她了没?”
“没,我又不认识。”柔曦连连摇头。
“蠢得像猪一样,你就算不认识,猜也能猜出来。”
梅氏话音刚落,二三十步之外,想起一阵哄笑声,梅氏听见动静,连忙进屋。柔曦料想来了个稀罕人,且多半跟妈妈生过龃龉,见妈妈并不命令自己与她一起退避,便好奇地望向整排房屋的拐角处,只见一个身材高大、气质卓群的中年男人扛着两个大包裹映入眼帘,他笑起来很好看,看穿着举止至少是个公人。
男人走到柔曦跟前,将要卸下两个包裹。柔曦双目陡然一亮,是爸爸回来了!梅氏担心包裹沾灰,连忙上前接住,转过身拼命翻白眼。柔曦的身体腾空而起,她七分欣喜,两分害羞,一分自卑。
紧接着,附近的邻居纷纷闻风而来,有的说邹秀才在锦衣还乡,有的说邹秀才荣归故里,有的说两大包金子,肩膀都压垮了,还有人说,看来要接小倩娘女去外边享福。
柔曦见人群把爸爸围住,便去翻包裹,只见包裹里全是书,一想到方才众人称呼爸爸为秀才,这才知道爸爸与众人不一样,不是挥锄头的,是执笔的。
邹奉宣从包裹里拿出外头的零食分给众人,众人这才散去。
梅氏埋怨道:“四年没回来,回来就摆阔,你挣了多少钱?人家几句好话,骗走你这些东西,一辈子改不掉的毛病!”
邹奉宣骂道:“你懂什么?”
柔曦心想,妈妈总是对别人充满戒备心,千里之外的稀罕物,分给邻里又何妨呢?难道以后一辈子不用求邻里帮忙?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一个包裹得重重叠叠的锦帕,见里面有一堆小玩意,隐隐有奇香异味,“爸爸,这是什么?”
邹奉宣把柔曦抱到腿上,“肉桂,罗汉果,八角,胡椒,茱萸,都是香料,爸爸是做香料生意的。”
“为什么名字都这么奇怪?”
梅氏远远地瞪着父女二人,这个杀千刀的,也就骗骗七岁的小孩,等柔曦再大两岁,你还骗得了谁?也不知充这些神气作何用,读书读进牛栏门。思及此,梅氏问道:“邹奉宣,你在外面发财,有没有给女儿买身布料做衣物?她还没有穿过新衣。”
邹奉宣直起身问:“你没买吗?”
“你问我,我问你呢?”
“每年寄钱给你,你怎的连身新布也不买给她?怎么当妈的?”
梅氏挥动手里的扫帚,指着他鼻子问:“你敢不敢告诉柔曦,你每年寄多少钱回来?”
“我不跟你一般见识。”邹奉宣随即抱起柔曦往镇上走去。他穿着齐整,似公人模样,所到之处路人无不侧目相视,柔曦的嘴角也噙着浅浅的笑意,她担心被爸爸看出心思来,便通过说话来掩饰内心的喜悦。
“爸爸,兄长每天去学堂,我也想去,但是妈妈不让我去。”
邹奉宣道:“你别听她的话,她就是个蠢婆。”
柔曦听了这话,笑意消失在嘴角。邹奉宣忙道:“带你去码头玩。”
“码头是什么?”“停船的地方。”不多时,一条大河橫在眼前,小孩们脱得赤条条,扒着船沿正在狗刨。三个男孩正在劝一个女孩下水玩耍,小女孩不肯,三人便抬起她丢到了水里,一时又是哭声,又是笑声,又是骂声。
柔曦惊了一待,竟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若能天天来玩,岂不快哉?邹奉宣感觉到女儿的双腿轻轻抽动,于是朝那群孩子走去,将她放了下来。
有村民走近,问邹奉宣,“看着眼生,你是哪里人呢?”
“我祖祖辈辈就是紫槐镇上的。”
村民道:“那不能,你爸叫什么?”
“我是邹石山的儿子。”
村民恍然大悟,“原来是邹秀才,这些年在哪里发财?”几个村民听见谈话声,悄悄凑近。凡县内秀才,自得功名之日起,免徭役,着公服,领皇粮,村民们未必与秀才们谋过面,却都知道秀才的名姓。
河面上的风清爽宜人,不比瑶湾的风,要么夹着雨雪,要么带着汗臭;三十出头的邹秀才仪表堂堂,与众个别;十几个村民围在他身畔,有的求取名,有的请教外面的世界,有的跟他探讨家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