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人,到宫门路程稍远,还是上马车吧,”崇文院的杨内侍追上来,招了招驾车的徒弟,温声道。
韩霁缓步行走与宫墙大院中,摩挲着老旧宫墙,闻言略侧了侧头,长长喘出一口气,“宫中不得驱车,今日已是为我破例,还请中贵人不要为此坏了规矩,这条路我从前常走,至多不过两刻钟便能到宫门,便让我再走一趟吧。”
杨内侍琢磨着方才刘内侍的吩咐,不敢多劝,只好作罢,向后摆手示意徒弟不必跟上,自己则落后韩霁两步,小心翼翼的低头行着。
韩霁按着宫墙一步一步向前,他捏了捏脖子,冷汗浸润了手指,微毒虽不至于危害性命,但要想熬过这一路,更是不易。
路过的宫人纷纷侧目,隔远了才敢低语一二,遇上朝中同僚,韩霁亦是大方上前见礼,众人见他满副病容,不好多加寒暄,各自匆匆别过。
谢别杨内侍后,韩霁去了趟盐铁司,着手草拟辞呈,落笔之际,陆判官入门递交文书,韩霁接过细看,知晓这将是经自己手翻阅的最后一份文书了,仔细批注后,顿了顿,请陆判官向盐铁司众同僚转达,自己即将辞官离去之意。
陆判官欲言又止,只从袖中取出一枚匣盒放在韩霁手边,叮嘱道:“下官以为,大人还是应亲自向众人道别。”
“也好,”韩霁起身,引陆判官到书架前,取钥匙开锁,指着一排排文书详细叮嘱,“这些都是兵、胄、商税、盐、茶、铁、设七案卷宗,前两案一直由荀判官主理,只是他不通商税,这些便先交由你来掌管,”韩霁递上钥匙,转交部分权责,“一应调度配合朝廷行事。”
韩霁这一走,各派便都要盯准了这个位置,陆判官一声长叹,轻声说:“你当真下定了决心,这便要一走了之了?”
一应事了,放眼朝中,似乎已无牵挂之处,再留下又有何意义,不过是数不尽的党争与污蔑,理不断的算计与勾结,思及此,韩霁不由将视线放到那方匣盒上。
“常议思国,而今水云身,也道自在。”
陆判官心知不可再劝,拱手深深俯下身子,算是全了一场同僚的情分,他接过那冰冷的物什,却失了那分委以重任的雀跃,转身到各屋召集同僚到门前相送。
请辞文书在他进宫那一刻,便由人送入吏部核审,主事张大人正待驳回,宫中的旨意便到了眼前。
不多时,吏部的批复也就到了盐铁司。
卸去一身负担,韩霁收拾着书案,只觉得分外轻松,捏起匣盒,他缓步向外,依次与盐铁司众人颔首。
短短一年之内,盐铁司连损数人,正使一职未定,副使便又请辞,如同失了主心骨,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慑。
唯有人群最外围,方元独自默着,并未上前与他道别。
透过人群,方元恍然想起第一次到盐铁司中的情景,那时候他因不愿被官职束缚住手脚,一整日里仗着方尚书的权势作威作福,韩霁新官到任,颔首从前院走来,原是不屑的,可偏偏就好奇的撇了那么一眼,竟叫他从此有所改观。
不同于朝中腐朽执拗的老顽固,韩霁眼神清明,且自带一股文人风度,柔和了陈旧官袍带来的威压,初次到来便主理判官一职,直令方元道出一声年轻有为。
同为世家子,些许宴席上也曾见过,儿时更是因着父辈的关系,也算熟脸,但在这盐铁司里,他却觉得很不一般。
或许是出于猎奇,亦或是有意反驳自己第一眼的欣赏,方元总不自觉的到韩霁跟前溜达,渐渐地发现韩霁虽然表面温润,可办起事来却格外较劲,不仅手段凌厉,面对那些资历更为老道的顽固们,若有政见不一之处,韩霁更是直言不讳,绝不退让。
一日,因睡过了头,方元从案上撑起手臂起身,发现同僚们早早下职归家,徒留他一人在此,方元扭着酸涩的胳膊从屋中踏出,甩上门回头,惊觉隔壁判官们的办公所在竟还燃着烛火,案头,韩霁堆叠着一本又一本的册子,仿佛不知疲倦一般,详细批注。
从那时起,盐务收益开始稳步上升,各地报税不再哭着穷瞒报数额,方元是觉着,既然要干,那就脚踏实地的干,所以他才一次又一次在方尚书面前打转,借托想要找个好脾气的上司的理由把自己塞到他手下。
初见惊鸿。
而如今,他却要从这里离开。
再没了那般意气,方元一则觉得可惜,一则又说不出挽留的话来,特意隐在廊柱后,就是怕叫人发觉了,拉出去道别。
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那些矫情的话。
当年绿袍拂袖进,满腹壮志,而今一身常服,空余遗憾,方元体悟不了,甚至起了几分嘲弄之意。
他是一躲再躲,等到韩霁迈步上正门台阶,回身准确寻到了他的位置招了招手,一肚子的心思顷刻之间消失无踪,一双腿先于大脑不自觉将自己引去。
“方元,”韩霁说:“我让陆判官替你告了假,你送我回趟韩宅,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