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小道,一头驴子驮着背上的人,低着头哼哧哼哧地爬坡。江牧雪鼓劲般轻轻拍了拍它的脑袋,惹来一声不快的长嘶。
“脾气真大。”她忍不住又拍了一下,然后摸出一只梨喂它。驴子受了贿赂,任劳任怨地登上山顶。秋风送爽,天高云阔,江牧雪向远方眺望,只见山林掩映间,隐约可见矗立着的恢弘城墙。
她正走在通往临州城的唯一道路上。
两日前,她告别了连翘一家,带着连母收拾的行李与一两七百文上了路——其中六百文,还是连翘从商家人那里敲诈来的。
本来她还想在连翘家多待一会、再多教点东西的,谁知商家人简直就是浆糊成精,指使一个傻愣愣的毛头小子天天赖在连翘家外头,软磨硬泡,非要见自己一面不可,问就是“少东家怒斥掌柜贪婪成性”、“少东家爱惜姑娘才华”或者“少东家诚聘英才”什么的,害得她只好提早跑路,还连翘家一个清净。
开什么玩笑,她就是饿死,从山顶上跳下去,也不可能给商家点灶火。
而且那小子满嘴少东家长、少东家短的,少东家自己怎么不来?瞧不起谁呢?
驴子适时打了个响鼻,仿佛也在赞同她心中所想。江牧雪又喂了它点吃的,优哉游哉地往目的地去。
望山跑死马,一人一驴到达临州城时已是黄昏时分。暮云蔼蔼,天空半边暗蓝,半边烟黄,街道两旁的屋檐下都挂上了盏盏造型别致的长条灯笼,散发出朦胧的光芒,如点点萤火,一路往前绵延,直指道路尽头一个庞然大物。
江牧雪牵着驴向前走去,待走近些,才发现那是一个未完工的巨型灯笼骨架,足有二层楼高,长长的木杆纵横交错,堆叠出一条昂头摆尾的鲤鱼形态,虽然还未糊上纸,但已经可以想见完工时华彩辉煌的样子了。
丰收节。
她脑海中冒出了这三个字。
三年前,江牧雪正筹备在临州开一家大型分酒楼,为此做了许多功课:临州水土优良,百姓富庶,每年秋日都会造彩灯庆祝丰收节,官府还会与当地酒楼合作,在城内办流水宴,以祈愿年年如今朝,风调雨顺、鱼米丰饶。
母亲在世时未能将酒楼开进临州,便是因为当地有一家主办丰收节流水宴多年、极负众望的老牌酒楼阻挠。一山不容二虎,母亲比较收益成本后,便将目光转向别的州县去了。因此,直至那家老牌酒楼日呈颓势,江牧雪才动了再次进军临州的心思。
她算了算时日,距离丰收节庆还有大约二十余天。既然三年后此地有了江家的店,她相信以自己惯常的行事风格,必然已拿下了流水宴的主办权。
必然……吗?
被商家换了牌匾的事倏然划过脑海,江牧雪压下心底如群蚁挠心般的不安,用力摇了摇头,回身寻找赁驴铺子归还驴子后,便按照问来的地址,疾步前往分酒楼。
——然后,就见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江牧雪站在酒楼前,杏眼圆睁,难以置信地看向前方。
大堂内,只有零星几根烛火幽幽发光,照亮了凌乱摆放的桌椅,满地滚动的酒壶,以及围在一起大声笑骂打花牌、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厨子伙计。就连墙上临拓下来的“天下名厨”匾,也是灰尘满布、歪歪斜斜,简直让人害怕下一秒它就会砸落在地。
当然,这些甚至不是更离谱的,以上场景只填充满了半个大堂。剩下一半的空间……正有一群大概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抱着饭碗吃的满脸是米粒,时不时还放下碗,叽叽喳喳满场乱跑打闹,这边摔一个,那边滚一团,哭声震天响。
为什么不点灯、为什么聚众打牌、为什么不好好工作、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小孩……
十万个疑问在江牧雪脑海中盘旋,让她一时只能怔怔地站在原地,努力思索眼前的一切。
酒楼内,一个女人注意到了门外站着的江牧雪,摇摇晃晃地站起身走来。她脸上贴满了纸条,连嘴唇上都用墨汁画了两道胡子,说话时嘴中呼出酒气,把满脸纸条吹得簌簌作响。
“嗝、呃……姑娘,有事吗?来吃饭啊?”她打了个嗝,扶着门框,双眼迷离道,“贵客啊,先说好,我们这儿,饭菜……嗝!饭菜,水平一般,别嫌弃啊。”
江牧雪默默往斜后方退了一步,避开她浑身的酒气,忍耐道:“我不是来吃饭的,你们还招厨子吗?或者学徒?我曾做过乡下地方小店的掌勺。”
女人看着她,半阖的眼睛慢慢睁大,直至最后瞪成了一个无比夸张的样子。她嘴唇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勉强道:“你,嗝!你……你说什么?”
她身后传来几声不满的呼唤:“老大!你磨叽什么呢,轮到你出牌了!”
“是啊,快点回来,你不会趁机出老千吧你!”
“你们别插嘴!给我安静!”女人蓦地回身大吼,然后又转回头,以一种柔情到简直肉麻的目光凝视着江牧雪。
“我说,”江牧雪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