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珠回来的很快,只一眼,宁知越便见到她身后那个身材高大魁梧,孔武有力的男子原本皱着眉,一脸不耐,待目光转落到屋内,看见虞循的那一瞬呆愣住,随即面上的欢欣显露出来,一时手忙脚乱,激动得张着嘴,只‘哈哈哈’的大笑着,一句话说不出来。
宁知越也是等绿珠走后才从虞循口中得知,这个人他原来认识。
卢毅年近而立,皮肤黝黑,一脸髯须,端看面貌有几分匪气,但经由他那一身铠甲压制住,整个人看起来颇有些端正忠实的傻气。
虞循说当年兵荒马乱,卢毅也不过十四五岁,跟着几个山匪混过一阵,后来京城平定了,朝廷下令剿匪,他们就窝在山坳里,没米没粮,又不敢出去打劫,本想充作难民去京中谋生,不想当年闹出宣王府的事,差点没将一条命搭进去。
后来浑浑噩噩过了两年,京中兴建金轮塔寺,卢毅被征召苦役,却不想塔寺兴建才起了一个头,一个监工的太监被砸死了。
金轮塔寺本就是为祈福而建,突然死了一个人多少犯了忌讳,上头追责,必须得给个说法找人顶罪,于是包括卢毅在内的几个苦力又不幸被诬告,说他们偷懒,为了少干活偷减了木料,这才酿成大祸。
卢毅等人人微言轻,求告无门,直接被投入大牢,被判择日问斩。行刑那日,恰逢虞循父亲被调入京中任职,一家人才到京城就遇上了数辆囚车被运往城外的场面。
卢毅临到死也不知自己是怎么死的,愤恨苦痛之际摇着囚车高呼几声‘冤枉’,一路上好事围观的路人都嗤笑着,唾骂着,独独在这时,他听到一个少年清朗肃正的声音,他在与他身边的男子道:“阿爷,那人口口声声喊冤,会否真有冤情?”
他将最后的希望寄予那个少年,对着他又是诚恳乞求地喊了几声‘冤枉’,奈何囚车继续往城外驶去,他的呼声也被淹没在一众奚落嘲讽的唾骂声中,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直到行刑台上,刽子手的刀就要落下,他紧闭着眼咬紧牙,浑身紧绷得哆嗦,心里仍不住地乞求能有人来救他,就是这个时候,他听到一阵疾驰的马蹄声,在远处高呼“且慢行刑。”
那四个字是他这辈子听过最好听的声音,匆忙赶来的那一大一小也是他毕生难忘,衔草结环做牛做马也要报答的恩人。
往事重提,卢毅终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当年虞相公救下了他,他本想着给小郎君做个仆从,随侍在旁,但小郎君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颇成熟稳重,言及他将要游学,也不需要那么多随从,让他另谋一份差事去。
大概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认真听了虞相公和小郎君的话,去利州从军,不出一年随前利州节度使调回京城,也随着其掌管禁军被编入禁军麾下。
提起他如今平步青云,已是公主亲事府典军,卢毅原本黝黑的脸因发红显得更黑了,颇不好意思地说道:“都是受相公与小郎君的恩惠……当然了,也是圣上和陛下的信任。”说着又问虞循怎么来了汜州。
三年前虞循因卢尚书之子被罢免一事,卢毅也是知道的。
那卢尚书的儿子本就是个欺男霸女,侵占百姓良田的货色,因着卢尚书位高权重,又是世族门第,底下的人瞒着,上面的人也不敢说,久而久之,受其迫害的无辜百姓不再少数。
起初听闻虞小郎君联合刑部与大理寺一同处置了那个恶霸,他还觉得大快人心,令人好不畅快,可没多久就听闻虞小郎君被罢官,用不着想就知道是卢尚书那伙黑心肝的人干的。
当年金轮塔寺便是他底下的人挪用了木料去建私宅,才使的他被污蔑,现在又来这一遭,真叫人气的牙痒痒。
正事要紧,叙旧也不在一时,眼见绿珠顾念公主,主动请辞,看她走后,虞循直接了当地向他道:“我请你来,是有一件事想问你。”
卢毅拍拍胸口,十分阔气地说:“什么事?你尽管问,我一定什么都告诉你。”
虞循笑了笑,又正色道:“想必公主遭人下毒一事你已知晓,关于公主的病你又知道多少呢?”
卢毅一巴掌拍在脑门上,恍然道:“我道今日洛长史说京中来了贵客,查出公主患病是有人下毒,言语间有些责怪我下面的人巡守不严,我还以为又是有人故意挑事呢。”
“又?此话何解?”
卢毅张了张口,看着边上的宁知越难得地犹豫了,虞循便道:“宁娘子是自己人,你不必顾忌。”
卢毅闻言好奇地打量了宁知越一眼,又看看虞循,忽然明白了什么,‘哦’了一声,也不顾两人略显尴尬的面色,自顾自地说起来。
他絮絮叨叨说了一阵,宁知越与虞循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
卢毅与漪兰的说辞存在很多差异。
问题仍旧出在公主落水上。
当初漪兰所述,公主支开随侍的丫鬟侍卫,与驸马在湖边散步,接着公主落水,漪兰等人赶到湖边时,看到驸马站在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