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和瑕儿把话说开来,雁回心中轻松许多,但未免也为瑕儿的事情不时思虑。如在家中便好了,可去母亲房里坐着絮絮聊些天儿,就算得不出什么头绪也无妨,现今只能提笔写信,字字句句写了又删,删了复又写上。
过了好几天雁回终于把家书写好,秋妈妈打趣她:“一会儿封上可别又拆开来。”
“那我尽快寄出,不可反悔。”
语毕她才发现,尚不知道池家如何送信呢。
上门做客还不足一月,秋妈妈在外总是寡言少语,避开池家众用人们,免得遭人议论,扣上个“老妇人爱打听”的帽子。万一谁人嘴碎计较,坏的不还是雁回的名声?
雁回也有自己的担忧。“我若来了就张罗着去信回家,叫这家亲戚知道,也以为我心思不安顿,私底下抱怨颇多呢。”
主仆二人打算再放几日,寻个机会问问如何悄然送信出去。
此时桂子正搬了椅子在门廊处歪坐着晒太阳,远远见到珠儿过来,大喊“珠儿姐姐”。她嗓子清脆,又放声喊叫,雁回和秋妈妈闻声也自屋里走了出来。
珠儿今天穿了件翠绿棉袄配深青色厚布褶裙,头上只簪两朵半旧的鹅黄色绒花儿。她本就生得丰盈圆润,脸上时常带笑,冬日阳光映照下,朴素衣衫反而衬得她落落大方,雁回看了心中喜欢。
开口也讨喜,说些简单的话也叫人听了入耳。“雁回小姐,月例的茶叶和蜡烛可以领了。”
“多谢珠儿姐姐。”雁回点头道谢,正想问问珠儿送信的事。桂子抢先说:“又叫搬动什么?我一个人可拿不过来。”
她今日手中倒是并无活计,早上起来也只是拿着鸡毛掸子到处闲闲拂拭了两下。
珠儿爽朗一笑,说:“那我一会儿给小姐捎来。妹妹就不必跑一趟了。”
“早该这么说!”桂子笑道,快步走到珠儿身边,亲热地挽住她的手臂:“既然如此,那我想和姐姐同去,也可认认路。”
说着她便催促着珠儿走了,完全没察觉到,竟根本没有问过主人的意思。
雁回有些震惊,转头便问秋妈妈:“又是我多心,还是她果真更听外人的话?”
“她还小,脾气性子也烈,但也不是完全不懂道理。如此小孩儿打是打不动,推着兴许倒能走,花些时间慢慢调教吧。”
“不,我等不及,我原是个外来客,到了他人地界,连自己房里的人都管束不住,这池家怕是连用人都不会高看我,又岂能指望亲戚们把我放在眼里。”
第一次听雁回有这种思考,秋妈妈不禁深深看了她一眼。
这目光分明是赞许,但注视之下,雁回还是连忙解释道:“也不是要如何责罚训斥她,只是咱三人终究是要一条心才好。”
“我明白。”秋妈妈轻轻扶住雁回肩膀。“先回屋吧,别被寒风吹到。”
不一会儿桂子便回来了,领到两纸包茶叶、一捆约莫二十根蜡烛和一笸箩的新炭。还领到一个崭新的黄铜炭盆,由珠儿捧着,说是茜娘特地找的。
想起那日被炭火烟气熏到,雁回暗念茜娘的确有心,连这种小事也惦记着。
接过炭盆,秋妈妈客气道:“劳烦珠儿姑娘了,还替我们搬动这些东西,本不该你亲手做的。”
桂子插嘴:“那我呢,我可是天天做这些事。”
雁回并不理会,只是托珠儿向池姨母带声感谢。送珠儿离开后,雁回亲手关上门,转身就对桂子说:“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安分一点?”
没见过她这幅怒容,桂子有些惊讶,但还是放下手中物品,叉起腰来反问:“我怎么不安分了?突然耍这种威风,在外头怎么不见你大声说话?”
“我哪来的威风?你从不听我的话,偏那外人说一句就跟去了,我喊不动你,你说说我哪来的威风?”雁回气得颤抖,连话音都是飘忽的。
怕她怒气伤身,秋妈妈上前拉住雁回。“小姐,你消消气,当心身子,不必这样的。”又对桂子说:“可别再反了,闭上你的嘴。”
“是她先处处顶撞我。”许是气血翻涌,雁回感觉有些头晕,连忙寻个地方坐下。
见雁回气势上矮了一截,桂子不想示弱,做了个鬼脸就推开门往外跑,丢下一句:“我可没顶撞你,你有大本事。”
只顾着往前跑,等到终于乏力了,桂子停下脚步,扶着墙不住地喘气。稍平静了些,她抬头四处看看,原来不知不觉跑到花园附近。看着这一片荒凉,她心中抱怨不止。既怨雁回无事生非,又怨这池家连个花园都无人修葺,害得人不高兴了也没点儿景色瞧瞧。
“这不是桂子吗?”
闻声看去,是瑕儿的丫鬟粟米路过此处,桂子乐了。
她二人是“不打不相识”的。那日雁回想探瑕儿,差桂子过去先问问,正是在粟米这儿吃了“闭门羹”。后来两姐妹在树下分辩,当瑕儿问是何人乱说话,这两个丫鬟可是都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