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倒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学宫里的人对她们也尊敬不少,让朝晞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卫鞅与孟子的那场辩合,实在是精彩极了。此时孟子已是当世大儒,卫鞅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士人,明月跟她说,卫鞅如此大才,定会为明君所用,不会埋没的。
“夫人留步!”明月回头一看,竟是卫鞅,忙行礼。
卫鞅还礼:“那日朝晞姑娘真是让卫鞅大开眼界!”
朝晞莞尔一笑:“先生与孟夫子的辩合才是精彩至极!”
“怎么,先生还没有去秦国?”明月也笑着问。
卫鞅惊讶道:“夫人怎知鞅要去秦国?”
“嘻嘻,我师父什么都知道!”朝晞在一旁插嘴。
“因为先生的法最适合秦国!”明月一笑,“不知可否向先生讨教一二?”
“讨教不敢当!”卫鞅作出请的姿势。
“先生打算如何劝服秦王?”明月问。
“鞅准备了上中下三道,上道为帝道,中道为王道,下道为霸道。自春秋以来,诸侯无不想称霸。然霸道虽见效最快,但遗毒也最多,并非最理想的道。”卫鞅说得头头是道,手舞足蹈,沉浸于自己构想的那个世界中。
一旁的朝晞崇拜地看着卫鞅,听得入神,还时不时问几个问题。
卫鞅说他也曾去过桑海,发现他的很多想法,在桑海已有实施,却又觉得桑海商贸盛行,耽于农耕,人人读书,懂法明理,更是不利于治理。明月却说,管子曾言民富则国强,桑海才能如此繁华。先生之道固然有其进步之处,但若只把人当做耕战工具,弱民、疲民、愚民、辱民、贫民,终究不能使天下人心归附,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强亦是为了民安。若民心不安,国强则没有任何意义,法虽然取代了礼成为规范人行为的准绳,且无论贵族平民平等相待,但更应该是保护弱者利益的工具。
与卫鞅分别后,明月见朝晞有些不舍,便调笑道:“若是不舍得,你就跟他去秦国算了!”
朝晞收回远望的目光道:“先生此去必阻碍重重,不知今后还能否相见。”
“历来变法者,无有不流血者,况且他想以法为兵去治人,也是要付出些代价的。”明月道,“我们与他虽不在一途,但也须明白,帝道、王道太过理想化,百年千年都不一定能够实现。霸道虽能让一国在短期之内富国强兵,但终不能持久,绝非治世之道。当今天下弱肉强食,并非人人君子,已不能指望道德的自觉来拯救天下,反而需要法律的约束。法律的约束辅之以仁政才能让天下长治久安,然而治乱兴衰终逃不过天道循环,这天下从不是不是某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要时时为天下人着想,为天下人谋利,天下自然归附。”
“嗯——”朝晞点点头,“弟子明白了!”
离开临淄后,她们又一路向南,路过邹国,发现这里正在闹饥荒,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忍不住饥饿便曝尸荒野,身强力壮之人四散奔逃四方以谋出路,可城内官员却视若无睹。明月一面吩咐朝晞稳住百姓,把大家组织起来向官府施压,一面想办法去求邹国国君开仓放粮赈灾。刚劝了两句,邹君还不信,便有内侍来报,说上百灾民已围困了官府粮仓。邹君立刻意识到,是明月搞了鬼:“你——你竟敢煽动百姓造反?”
“君上勿惊,我这是在帮君上!”明月一笑,“他们也不是在造反,而是在求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君上的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和财宝,若此时救了他们,他们自然会对君上感恩戴德。若是君上见死不救,真的到了邹国内忧外患之时,君上又能指望谁效忠于你呢?至于那些隐瞒灾情的官员,既欺君又欺民,君上还是该罚罚该杀杀吧,省得冷了大家的心。”
明月说罢,便消失在宫殿中,若是邹君一意不肯开仓赈灾,她也只好自己动手了。等了好一会,终于等到了邹君开仓放粮的诏令,看来还是没有枉费她这一番口舌,那国君虽然是个庸人,但贵在知错就改。待邹城赈灾事毕,她们才决定返回小圣贤庄。这些年来,这样的事她做过不止一次。骑马走在林中,深深呼吸一口气,感觉格外放松惬意。她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埋伏在暗处。
忽然马匹一惊,明月才察觉到不对,头戴斗笠的黑衣刺客已举剑刺向她的眉心。
“朝晞小心!”她从马上一跃而起,伸手护着朝晞向后滑退。
二人站定,朝晞问:“师父,他们是什么人,为何要杀我们?”
明月轻哼一声:“你想想我们刚刚得罪了谁?”
来人围住他们:“管了邹国的事,就把命留在这儿吧!”
“朝晞,注意地形,起阵!”明月吩咐道,“让为师看看你的武功!”
“是!”朝晞应和着,踩着明月的剑,一跃而上,翻出了包围。
二人配合着,打退了那些刺客:“草菅人命者,死不足惜,若是不想一起死,就快滚!”
忽然间,林间起了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