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第173章 一个名字 说张煌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章 一个名字 说张煌言(1 / 2)

顾横与龚鼎孳还有孟仙舟过了一个除夕后,马上就迎来了崇祯十六年!

正月里顾横给崇祯皇帝还有周皇后,袁贵妃等人后,便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洪承畴已经去北方重镇防着建虏了,孙传庭目前配合顾横坐镇皇家军校,培养一些新军指挥官和士兵。

这些人顾横打算一些送往洪承畴那边,一些送往海军,一些留着去剿灭流贼。

在看名单时候,顾横注意到了一个名字—张煌言!

历史上张煌言可是南明有名的人物,据说很能干,对南明也很忠诚。顾横忍不住仔细看了他的一些资料。

张煌言出生于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九日,从小生活在浙江宁波府鄞县一个官僚家庭。

父亲张圭章,天启四年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

母亲赵氏,于张煌言十二岁时病卒,故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长大。

看到这里,顾横忍不住想问身边也在看资料的孙传庭来求证,此时资料中的张煌言是不是就是自己在历史资料中了解到的那个张煌言。

顾横问道:“孙大人,你对张煌言这个人了解吗?”

“回公主,我有教过他一些课程,对他有很深的印象。他很努力,也各项成绩很好。而且张煌言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

听到孙传庭这么说,顾横进一步问道:“孙大人,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吗?”

“回公主,崇祯九年,此人才十六岁,参加县试,并考察骑射,他能做到三箭皆中靶,与他一起应试的人没有不惊叹的。”孙传庭恭敬地答道。

孙传庭现在与顾横多多接触后,越来越佩服眼前的女子,感觉什么都会,也都一心为了大明好,只要顾横问一些问题,都会努力为她解答。

所以,在顾横听完没有说话时,孙传庭想着眼前的公主肯定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张煌言的一些事情,便又继续道:“其实,这人去年还考中了举人,并且……”

“并且什么?”顾横感紧追问道。

看顾横这反应,孙传庭知道顾横看来是有重用张煌言的打算了,便道:“并且,我有查到,张煌言考试期间,李自成领导的流贼造反的烽火已燃遍全国,我大明的统治岌岌可危。”

“于是朝廷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张煌言虽考文举,但仍须加试一些战事急需的武备科目。”

“在考试时,朝廷因为兵事紧急,令考生同时考试射箭,而张煌言竟然能做到“三发皆中”,使在场者十分惊服。”

“加之张煌言平日留心时局,“慷慨好论兵事”,故周围的人们对他更加敬重。”

听到这里,顾横确定这就是历史上她了解到的张煌言。

顾横又想到张煌言南下拒敌的一些事情。

顺治二年,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或者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

当时,宁波城中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

那个时候,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煌言毅然参加,倡议勤王,集师举义。并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他之后授翰林修撰。然后清军破杭州,张煌言不得不随鲁王逃至浙闽沿海,入据舟山。

顺治三年五月,大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乘虚突破钱塘江,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南明宗室的那些郡王,比如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等都在金华殉国。

鲁王则在石浦守将张名振护卫下自台州出海到达舟山,张煌言随即赶回鄞县故里,与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追随鲁王一行至舟山。

张煌言为了大明,舍了小家,已经世间少有了。

但舟山总兵、隆武帝所封肃虏侯黄斌卿却拒绝接纳,鲁王只得逃往福建长垣。不久,鲁王去厦门,张名振留舟山待机。

张煌言与张名振待局势稍定后,重返浙东与舟山地区,组织招募义军。而张煌言被鲁王加授右佥都御史之官职。

然而命运对于张煌言而言,并不是从此一番风顺。

顺治四年,即永历元年、也是1647年,清朝一个提督叫吴胜兆的,欲在苏州反正。起事前联络定西侯张名振支持。张煌言劝张名振援吴胜兆,张名振遂命张煌言为监军,徐孚远副之。

在四月六日张煌言自岑江出发。不料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岛外遇风暴而大败。总督浙直水师户部左侍郎沈廷扬、总兵蔡聪等将领十余人上岸后被清军俘获,于七月三日就义。

而张煌言也因飓风吹翻船舶,陷入清军之手七天,但张煌言找到机会逃出来了,并到了海上。

在途经黄岩时,又被追赶的清军包围并以箭射之,张煌言率领数骑突出包围,自此他更加努力练习骑射。

并且在浙东,张煌言招募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屯田据守。

在那个时候,当地的多个山寨经常劫掠民众,唯独张煌言与王翊让他们的部下不要扰民,深得民众拥护。

那么从这件事看,张煌言带兵还是能深入民心的。

而在顺治八年七月,清将张天禄出崇安分水关,马进宝出台州海门,闽浙总督陈锦全军出定海,分路进攻舟山。张名振、张煌言等奉鲁王入海出兵吴淞,牵制清军主力。

大学士张肯堂、安洋将军刘世勋、荡北伯阮进、左都督张名扬等在舟山留守。此役舟山军民死难者达18000人,合葬定海城北龙峰山下。事后,有清将后面自己承认:“我军南下,江阴、泾县、舟山三城,最不易攻。”

到了顺治十年八月,张名振和监军兵部侍郎张煌言带领五六百艘战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