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考试持续到了中午,当锣声响起时,没有一个考生脸上露出笑容。
显然,对于不是专业出身,之前可能只会书写自己名字的农户们,要在一个时辰的时间内把脑海中的想法落于纸上,无疑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这也就是在前山村,白芨不在乎每年二两银子请备用先生的费用,大多数村民有幸都能识几个字。来自其他村落的考生,多数连名字都不会写。
一张张考卷被整齐收叠,在考生们忐忑的目光下,码放在高台的案桌上。
白芨站起身,走到桌旁,手指轻轻掠过厚厚的考卷,看着无一人离开的考场,说道:“你们辛苦了,去好好吃顿饭,如果你们对自己的数算有信心的话,下午可以来这里参加附试。
附试不影响本次考试成绩,但算个人表现分,分数高说明数算天赋好,我会酌情安排你们的位置。”
台下的三百人听懂了,假如都通过了考试,以后干同样的活肯定也分高低。而通过再次考试,用个人能力排位置的话,他们无话可说。
这种看似公平,却对外村人极为不利的规则,外村的考生们并没有意见,反而心服口服,至少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输在了户籍上,心里好受了很多。
一旦能和村子里的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可以有机会去学那些东西,下一次未必会输。
白明理站在出口处,看到眼神闪动,充满斗志的外来考生,忍不住回头看向台上。
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安排,就消弭了可能出现的内幕谣言,他要跟大小姐学的东西还很多。
实事求是来说,商部这么重要的地方,信任才是最要紧的。那些关键的位置,在初期压根就不会给外人机会,毕竟在村里长大的那些人远比刚接触的外村人可靠。
但别人也不是傻子,短时间内看不出来,过几个月还会不知道吗?只要心里有了疑问,产生逆反和不平的情绪是必然的,这会埋下隐患。
随着最后一人踏出考场,白明理组织那些围观的村民帮忙搬东西,自己来到白芨这边。
“大小姐,谢谢。”
白芨正在查看考卷,闻言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用淡淡的语气说道:“对于自己人我向来会照顾一些,但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这批外村的考生虽然人少,却有几个人很有想法,我不会压着他们。”
白明理稍显意外,这才发现大小姐已经从三百来份考卷里面,挑出了一小部分,摆在最外面用镇纸压住的一张极为显眼,试卷上的名字是李成器。
“大小姐,这人是三舅公家里的成器?”
“你是说这人是李叔爷家里的?要是没有重名的话,应该就是了。”白芨有点惊讶,还以为这是个外村人,没想到村里真是卧虎藏龙。
“是,去年才被三舅公带回来的,是个惹人疼的孩子。”白明理唏嘘了一句,接着详细说了李成器的来历。
李家刚搬出靠山村的时候,李村长一位远嫁的堂侄女家里就出了变故,夫妻两个外出收账路遇山洪丢了性命,只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儿子。
然而,直到去年,李大爷才凭借村子的影响力,打探到这位小外孙被叔伯夺了家资,寄人篱下。当时他就怒了,去了一趟侄女家里,强硬地把人带了回来。
可因为户籍难弄,李大爷不得不以侄女留下的家产为条件,换到了外孙的抚养资格。
白芨听到这里,抬眼问道:“李成器的户籍落在了李家?”
白明理摇摇头,无奈说道:“这孩子死犟,脾气和三舅公如出一辙,知道宁水户籍不好弄,就没有让我们去找孙县令,到现在还没落户呢。”
“有志气。”白芨重新拿起那张试卷,神情很是满意,“这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人多大了?”
白明理猜测大小姐这么高兴,这孩子肯定答得不错,如实回答,“今年十七了。”
“户籍署的事,孙大人办得怎么样了?”白芨得知对方周岁只有十六,也没说什么,转而问起了县衙的情况。
“正在筹办,就是人选上,孙大人还定不了主意。”
“他不是定不了,是想让你也送两个人过去?”白芨瞬间就听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发现这位置高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十足。
白明理低着头,小声说道:“孙大人是有这个意思。”
“那你看着办吧,给有意向的村民说清楚,这个差事不是朝廷的正经官吏,只能拿俸银,基本没有往上走的可能。”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白芨肯定不会拒绝,户籍署有自己人,以后想查点什么都方便得很。
发现她脸色还算平静,白明理顿时松了口气,“大小姐,我的打算是先让大家报名,然后用抽签的方式选人,一个二十左右的,另一个三十到四十岁,您觉得怎么样?”
白芨没发现这法子还算公平,也考虑到了之后的交接问题,便没有反对。
“可以,这事赶紧落实。你给孙县令说一下,户籍署这两日就得弄好,然后在全县进行人口普查,尽量做到不漏记一个人。”
这个消息让白明理生出了紧迫感,急忙应声去处理,都来不及跟走过来的张茂打个招呼。
“大小姐,那九个人都考过了,让我千万给您转达他们的感谢。”
“没问题就好,后续你留意一下。各部的人员任命由明理决定,但你要担起把关的责任,懂吗?”
张茂神色一肃,沉声说道:“明白。对了大小姐,明理哥这么着急是出什么事了?”
白芨转过头,指了指被长辈簇拥的孩子们,“你跟惊蛰说一下,把孩子们分成十组,尽量以大带小平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