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书的人,反而更容易跟风随大流,对名士大家无限崇拜。
也不知他们爱的是抒情叙志的文字,还是名气与光环。
穆亭晚凝视着那片红笺。
物有所值的工艺品,非潜心匠造不可得。
但世间器物,多是夸大炒作,一本万利的生意。
西街杜府。
杜老爷抬手揉了揉眼睛,桌上放着一摞拜帖。
杜夫人续上一杯热茶,随手拿起一封,笑道:“这比京城差得远,老爷可有看中的?”
“京城……”杜老爷冷笑一声,“他们倒是都想往京城去,也不看看如今的朝堂。我早就辞官了,请我举荐的帖子还是一封封地送。”
“也是人之常情。”杜夫人沉静得多,她轻轻拆开线绳,看了几眼,“荣华富贵迷人眼。就不论辞藻,这岭藩县用的纸也比不上京城的,不怪他们费尽心思要去。”
杜老爷喝了一口茶,摇头说:“他们哪里知道。富贵乡,活人冢。”
他心里有些烦躁,刚想喊人来把这些拜帖都收下去,就听杜夫人“咦”了一声。他循声看去,杜夫人从中间挑出一片薄薄的红纸,轻声念出上面的文字:“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她念完,又细细端详一阵,笑道:“倒是很有几分巧思,而且这纸笺……你看看。”
杜夫人将它递过去,杜老爷伸手接过,也有些惊讶:“这红色染得匀。”
“我也是这么想。”杜夫人捻了捻纸笺边缘,调侃道,“我从前可没见过这样好的颜色,京中匠人往往也染得深浅不一。这回可堵了你的话,到底是高手在民间。”
杜老爷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说道:“没有落款,也没什么颂圣之语,看样子不是来求前程。”
他颔首沉吟,忽而问道:“前几日晴儿说要去踏青,准备的如何了?”
杜夫人:“差不多了。家里几个人去多少冷清,晴儿叫上了些玩得好的女孩子,我也邀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大家一道去。”
杜老爷点点头:“叫管家去问问,这红笺是谁送来的,也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