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48章 枕戈剚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枕戈剚刃(1 / 4)

第248章 枕戈剚刃

“哇……”

八月尾巴,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中,已经二十有五的刘继隆,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是小郎君!”

“哈哈,郎君与女子,各有好处,不必强求!”

内堂卧房中,张嫂高兴抱着清洗干净的婴儿来到刘继隆面前。

刘继隆没有接过,他担心自己把小家伙弄坏,因此只是爽朗笑着,小心翼翼的凑近观察。

不得不说,刚刚生下来的婴儿并不好看,和小老头一样。

张嫂见刘继隆不抱孩子,当即抱着孩子去称重,随后笑呵呵的说道:“节帅,小郎君重七斤八两。”

“呵呵,让太医院的人在东厅弄个育婴堂,每日安排六人三班倒,好好照顾着。”

刘继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感情淡漠,他虽然高兴,但也没有高兴到冲昏头脑。

对于如何照顾孩子,如何保护孩子不会夭折,这点他早就在几年前教导了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是刘继隆在陇右开办的惠民机构,取诊金而不取药费。

除了面向陇右百姓治病外,惠民药局也负责培养医生,研究疾病和药理。

这个时代,汉人在医学上的造诣,肯定是远远高于世界各种文明的。

饶是如此,汉人在内外科上却并没有形成体系的培养制度。

刘继隆筹办的惠民药局,便初步形成了内外分科的培养制度。

各县惠民药局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学徒,学徒必须从小学毕业,随后根据其兴趣分科。

学徒俸禄是每月六斗米,基本只能保证基本的吃食。

五年学成后,便能算作医生了,每月俸禄二石。

到这里后,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前往军队还是留在当地惠民药局。

前往军队后,便会成为军医,需要跟着军队上战场,每月俸禄二石外,还享受兵卒的军饷待遇。

留任惠民药局后,只享受惠民药局医生待遇,每年岁末接受医官考成,以免医术倒退。

若是医术精湛,便能进入都护府担任医官,官职品秩从从九品到正七品不等。

实际上,在这个大病治不好,小病不用治的时代,惠民药局的支出并不大,八百多名留任医生,每年俸禄支出也不过二万石罢了。

相比较之下,军队中的军医需求就比较高,开支也就比较大了。

陇右军中,有正兵二万一千六百人,军吏一千二百人,军医一千四百人,合计是二万四千二百人。

每年的军费度支,光粮食就要发三十五万石,其它柴油布盐酱醋茶等物更是不用说,折钱后约二十四万贯。

算上衙门官吏、国子监教习、惠民药局、养济院等开支,陇右每年度支在四十万贯左右。

在此情况下,光凭陇右那五税一的税收,基本是养不活整个都护府的。

更别提陇右还在进行口马贸易、粮食贸易,这些只出不进的大头了。

正因如此,刘继隆也可以说是脚不沾地。

正如当下,他才看完张嫂把孩子送走,后脚他就走进了卧房内。

卧房内的婢女们正在端离血水,几名负责接生的嬷嬷与女医也在照顾封徽。

刘继隆没敢凑上前,只是隔着两三步询问道:“细君?细君?”

他小声询问,但封徽并未回应。

她此时满头大汗,脸色苍白,瞧得刘继隆有些后怕。

女医见状小声提醒:“节帅,夫人刚刚劳累,一时半会恐怕醒不过来,您不如还是去东厅等着吧?”

“好!”刘继隆秉着专业事情交给专业人的原则,不舍的看了看封徽。

好在她虽然没有动静,可呼吸却十分均匀,不像有事的样子,刘继隆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他走出卧房,当即见到一名嬷嬷在外等待。

“节帅,高长史请您去外院正堂。”

“好,我这就去。”

刘继隆应下,随后提醒道:“若是细君醒了,立马派人告诉我。”

他眼见嬷嬷应下,随后才抬头走向了外院正堂。

待他抵达时,高进达、李商隐、崔恕、曹茂等人已经在此等待许久了。

“节帅,夫人她……”

“母子平安,不用担心。”

刘继隆回应众人,随后便坐在主位。

主位案上已经摆上了许多文册和书信,这些都需要刘继隆处理。

“节帅,这些都是东边和南边、西边送来的消息,您恐怕得看看。”

高进达作揖行礼,刘继隆颔首后,当即将这些东西一份份阅览。

眼下已经是八月末,其中魏谟停罢口马贸易的事情,已经通过杨复恭的书信告诉了刘继隆。

对此,刘继隆倒是不觉得奇怪。

魏谟虽然正直,但却并不迂腐,并且很有政才。

西川饥民在他的治理下得到妥善安置,加上秋税收入府库,西川钱粮即便起运长安,剩下的钱粮也足够西川大修南部关隘了。

东川饥民本就不多,加上崔慎由到任太晚,不等他做出安排,许多饥民便被官吏联手贩卖陇右。

山南西道的卢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