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04章 嘴脸反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嘴脸反复(2 / 4)

娘子你不信为兄。”

封邦彦也是无奈,他可是了好大心思,才促成刘继隆迎娶自家妹妹这事。

现在婚事促成了,自家妹妹反倒不知好歹了。

“阿兄勿要欺骗女子,山南的武官,女子何尝没有见识过?”

“那些武官,身上多汗臭,黢黑强壮者,如何称得上俊朗?”

封邦彦闻言起身,生气拂袖道:“他们哪里能与刘继隆相比?!”

“那刘继隆不过二十二岁,身材八尺,虎背蜂腰,姿貌巍然。”

“若非德之兄有幸见到他,某哪有机会促成你们的婚约。”

小七娘子不语,只是低头啜泣,眼睛哭的红肿,媚眼如波,我见犹怜。

封邦彦心疼得紧,只得道:“这样吧,您这两日莫要哭了,明日刘继隆会在城南接你,届时某准你开窗看看他。”

“你若是不信,便差使你身边那两个奴婢去看他。”

“某自然疼爱你,可那刘继隆神人之表,你二人是否成婚,能成多久,还得看他对你喜爱如何。”

“阿兄何故作贱娘子?”七娘子不忿看向他。

封邦彦也是百口莫辩,最后只能拂袖道:“你明日见了他便知晓,某此言是否作贱了。”

话音落下,他拂袖而去,也不让健妇们为小七娘子穿青衣了。

不多时,她的两名贴身奴婢被派来帐内,不断安抚着她。

她躺在榻上,暗自哭了一整夜,听得两名女婢心疼不已。

翌日清晨,三军开始拔营向狄道前去,而小七娘子被健妇们护上了马车。

四千多人的队伍向狄道前进,速度很慢。

从山南西道被选中的三千六百名饥民,基本都是青壮年。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只知道每干一天活,就能到手两斤粟米。

眼见狄道越来越近,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在担心之后的生活。

对此,曹茂将马速放慢,与杨知温、封邦彦并行。

“杨参军、封县令,眼下即将抵达狄道,这三千六百名民夫……”

“自然归曹郎君您安排。”

杨知温知道曹茂在想什么,但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毕竟这些青壮,本就是小七娘子的嫁妆。

对此,曹茂笑着点头:“既然如此,那某便派人招抚他们了。”

话毕,他抖动马缰,来到了陈瑛身旁。

“你派些弟兄在后军向那些青壮宣传,就说衙门得知他们困苦,因此决定将他们安置在临州的大夏县。”

“安抚期间,衙门给粮给牛,前期三年开荒,凡开荒土地所产,皆归入县仓。”

“开垦的荒田,年满三年者,尽数归属开荒之人,按照年五税一进行赋税缴纳,严禁杂税。”

“此外,所发耕牛可派往县衙育种,七年后偿还县衙牛犊三头即可,余者尽归屯垦者。”

曹茂与陈瑛交代着,陈瑛也尽数听了进去,最后决定自己亲自带人去宣传招抚政策。

时值正午,四个时辰的时间,队伍这才走到了狄道城外,见到了延绵的耕地。

耕地和荒地之间,充斥着正在干活的百姓。

山南西道的民夫们,此刻正用着羡慕的目光打量他们。

他们在陇南走了近一个月,自然知道陇右都护府对陇右百姓的屯垦、开荒政策。倘若山南西道的各州县官员,也能如陇右道这般清廉务实,他们也不至于沦落为饥民。

想到这里,他们眼神黯淡,前方的队伍也渐渐停了下来。

此时,刘继隆正带着陇右道许多官员在狄道南门外迎亲。

上千甲兵列阵官道左右,而城门口则是身穿青衣,头戴官帽的刘继隆,以及高进达、陈靖崇、耿明等诸州官员。

除了李骥、尚铎罗、厝本、斛斯光、张昶、马成、郑处和崔恕不在临州,其余诸州刺史基本都来了。

“曹茂他们来了,走吧!”

刘继隆抖动马缰,带着众人朝曹茂他们靠近。

与此同时,陈瑛也带着精骑们来到了后军。

他们吩咐民夫将嫁妆放下,随后告诉了他们,陇右道对他们安排。

得知消息,他们激动欢呼,而欢呼声也传到了前面。

“刘节帅……”

“节帅!”

杨知温、封邦彦与曹茂见到了刘继隆,三人下马作揖,而刘继隆也颔首道:

“两位不用多礼,话说美成兄现在也成了某的大兄,就不要那么拘谨了。”

“是……”

封邦彦也知道刘继隆这话只是客套,因此并没有借着杆子往上爬,而是毕恭毕敬的回礼作揖。

见状,刘继隆目光看向了不远处被诸多健妇包围的马车。

“那便是七娘子的马车吧?”

“正是。”

杨知温回应刘继隆,而封邦彦也想到了昨夜的事情,因此热情道:

“劳请节帅带马车入城。”

“好!”刘继隆也没有磨蹭,毕竟他事情还挺多的。

呼吸间,他抖动马缰朝着马车靠近,而陪嫁而来的健妇、奴仆们都盯着刘继隆。

马车内,两名婢女激动地合上窗户,而七娘子也红着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