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上兵伐谋
“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敖与陇右观察使刘继隆结为翁婿,诸卿以为如何?”
太液亭内,李忱将奏表放在案上,语气平静的同时,目光看向了卢均。
卢均刚刚为相,自然是要拿出些本事的。
对于刘继隆,他也早就暗中研究很久了,因此在李忱出声询问后,卢均便不紧不慢道:
“刘继隆以封尚书为岳翁,无非就是为了开辟商道,迁徙百姓以实陇右人口。”
“这刘继隆出身河西,而河西节度使的张河西又是他的伯乐,防御使张淮深与他深交。”
“臣以为,陇山以西,本不该有强藩出现,然眼下已有两镇强藩,理应掣肘。”
“凉州刺史张直方屡次上表称河西防御使张淮深罔顾圣意,理应惩治。”
“若能将张淮深调离凉州,以张直方为河西防御使,则如斩蛇七寸,可断陇右。”
卢均说的倒是不错,如果凉州在张淮深手上,那河西与陇右就可以互帮互助。
想要切断他们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调离张淮深,同时让张直方入主凉州。
这个办法虽好,但却有些不太体面,因此李忱没有回应卢均,而是目光看向了令狐綯。
令狐綯心知皇帝爱体面,心底叹气后,不得不开口附和道:
“陛下,卢相此策可行,不过以张直方手中赤水军,恐难与张淮深抗衡,理当增兵。”
“陛下!”听到增兵的话,王宗实忍不住开口道:“赤水军戍期已然不足十个月了。”
闻言,众人这才想起朝廷当初答应了赤水军中的那些前天平军将兵们的三年戍期。
李忱感到了棘手,沉吟片刻后才道:“既然戍期到了,那便放他们回乡,再募五千兵马戍边凉州。”
“陛下……”裴休忍不住作揖道:
“眼下若是要新募兵马前往凉州,也只有从关东募兵,而关东募兵再派往凉州。”
“臣粗略算数,若是算上甲胄、军马、开拔、沿途吃喝及犒赏,应该不下二十五万贯,而路上所发军饷应不下五万贯,计数为三十万贯。”
裴休忍不住算了笔经济账,卢均听后便建议道:
“陛下,与其从关东募新卒换戍,倒不如拨半年军饷犒军,让赤水军再戍三年。”
李忱闻言有些犹豫:“将士戍边三年,恐思念家乡。”
卢均闻言却摇头道:“将士从军,多为钱财,既是如此,朝廷犒赏钱财让赤水军将士再戍三年,何苦之有?”
“三千赤水军多犒半年俸禄,也不过三万贯,此外关内道多饥民,不如募饥民为新卒,调往凉州,亦能节省钱粮。”
见卢均这么说,李忱便犹豫了起来,不多时目光看向裴休:
“若是按卢相所言,能省下多少钱粮?”
裴休作揖,在心中心算片刻后才开口道:
“若是犒军赤水,从关内道再募两千新卒调往凉州,所耗费要比直接从关东募兵五千,再调往凉州节省十余万贯。”
裴休与卢均把帐算清楚后,李忱便有些犹豫了。
见他迟疑,令狐綯便主动开口道:“陛下,朝廷钱粮不足,能省则省。”
“唉……”李忱故作为难,长叹道:
“三千赤水军皆为朕之子民,让他们再戍三年,朕心不安。”
“可时局如此艰难,便只有苦一苦他们,让朕担下这个骂名吧。”
“陛下圣明!”群臣作揖唱声,李忱也开口道:
“凉州的事情定好了,但刘继隆与封尚书翁婿的事情,诸卿以为如何?”
李忱对封敖的态度不算好,因此他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把封敖调离山南西道。
对此,令狐綯四人面面相觑,马公儒等人也沉默不语。
刘继隆对朝廷态度向来强硬,眼下他和封敖刚刚结为翁婿,朝廷就立马调离封敖,这不是明摆着针对刘继隆吗。
若是刘继隆气急动兵,以天雄军、成武军的实力,真的能把刘继隆挡在秦州以西?
众人捉摸不定,因此纷纷沉默起来。
半响过后,还是卢均作揖道:“陛下,封敖理应调走,但却不能在眼下。”
“臣以为,不若等刘继隆与封敖关系趋于平常,再将封敖调往他处。”
李忱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他担心刘继隆会凭借封敖在任的时间,不断从山南西道获取钱粮物资。
只是他也知道不能把刘继隆逼得太狠,因此他想了想后才开口道:
“命刘继隆收复鄯廓二州,如何?”
他话音落下,众人眼前一亮。
若是刘继隆出兵收复鄯廓二州,则是可以让他把力量消耗在尚婢婢身上,即便赢了,也会折损实力。
况且他若是赢了,朝廷也可以借助表彰他来表彰封敖找了个好孙婿,趁机将封敖调入京城,明升暗降。
“陛下圣明……”
诸臣对李忱唱声夸赞,李忱闻言也颔首道:“既然如此,便由门下发出圣旨吧。”
闻言,诸臣纷纷作揖,而李忱也将酒杯朝向了久久没有开口的崔铉。
“言归正传,今日乃是为崔相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