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因地制宜
“混账!!”
满山秋意间,木门谷外搭起了一片帐篷。
牙帐内,张璘正在为刘继隆夺走盐井而不忿,而脸被打肿的王魁却委屈道:
“刺史,这刘继隆狡诈如狐,他煽动那数百甲兵杀了黎壊,不然我们肯定能坚守到刺史您到来。”
闻言,梁赞也忍不住起身作揖:
“刺史!我们应该去盐井教训下刘继隆!”
“好了!”高骈眉宇间透露着不喜,呵斥众人住口。
“他的退路还在我们手上,慌乱什么?!”
经过高骈提醒,众人这才想到,他们派一千精骑截断了刘继隆返回渭州的洛门道。
眼见众人冷静下来,高骈这才看向王魁:“他们有多少兵马?”
闻言王魁急忙解释道:“下官只见到精骑数百,甲兵两千左右,但当时城内还有更多的甲兵,所以恐怕不会低于四千。”
“此外他受降了当时在衙门内的数百番兵,数量不低于六百人。”
王魁说罢,高骈这才沉住气道:“刘继隆若是不想与我们直接发生冲突,只有走宕州,经岷州绕回渭州。”
“我们退回上邽,派甲兵增加洛门道的兵力,决不能让他走洛门道回渭州。”
“此外,派出轻骑把消息送往长安、山南道、剑南道,请两道出兵收复武州与宕州!”
“来得及吗?”梁赞忍不住询问,而高骈闻声道:“这不重要,只要让长安知道这件事就足够。”
高骈话音落下,鲁褥月连忙献媚作揖:“刺史的意思是,让朝廷知道我们阻断了刘继隆返回渭州的退路,将另一条退路的消息告诉长安和剑南道。”
“若是剑南道无法出兵收复宕州,阻断刘继隆返回秦州,那便是剑南道的问题了。”
高骈瞥了一眼鲁褥月,颔首承认了他的想法。
把水搅浑,以此彰显自己截断洛门道的功绩。
如此一来,即便成州被刘继隆占据,自己也不会受到什么惩处。
想到这里,高骈下令拔营退往上邽,而盐井县内的刘继隆却是才刚刚起床。
一夜鏖战,虽说他精力异于常人,但昨夜因为点清账目和账本却持续到了天明才睡。
“笃笃!”
“刺史,您醒了吗?”
卧房外的护卫听到内里动静,轻声敲门询问。
“起了,让人把城内商贾都召到衙门正堂,另外让人准备饭食。”
“是……”
刘继隆交代着门外护卫,而门外的几名护卫也一分为二。
几人为刘继隆准备洗漱用品,另一人则是去通知耿明。
不多时,房门被推开,一名护卫端着木盆和热水,另一人拿着牙刷和毛巾、木碳粉,还有一人端着木盘,木盘里放着一套衣裳。
刘继隆先后洗脸刷牙,最后穿上了那绢帛所制的常服。
不得不说,穿习惯了粗麻材质的衣服后,这绢帛的衣服还真是舒服。
也不知道那些纱绫锦缎的衣裳又是什么感觉,日后陇西富足了,自己也派人去剑南道买一些试试。
这么想着,刘继隆看了看铜镜中的自己,整理整理后对身旁护卫询问道:“如何?可还精神?”
“刺史自然是精神的!”几名护卫笑呵呵的说着,刘继隆闻言笑道:
“你们守了一夜也累了,等会让庖厨炒菜的时候给你们分个小灶,吃完了再去休息,别空着肚子睡觉。”
“诶!”几名护卫连忙点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好了,去庖厨盯着吧,吃完就去休息。”
刘继隆交代一声,随后便往衙门正堂走去。
盐井城不大,周长不过三里多一些,因此在刘继隆洗漱更衣的时候,城内的商贾便应征来到了衙门正堂。
随着刘继隆走出,尚铎罗与耿明、斛斯光、李骥、王思奉等人与十余名商贾先后起身。
“你们不用紧张,我今日设宴,主要是想说说井盐生意的事情。”
刘继隆抬手安抚众人,随后走到主桌主位入座。
见他入座,众人先后入座,而刘继隆也开口道:
“你们和黎壊的生意往来,我都看过了,没什么问题。”
“如今我来了,生意还是照做,此外我们之间的生意,我希望不仅仅局限在井盐上。”
刘继隆开诚布公的交谈,这让诸多商贾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刘继隆竟然这么讲规矩。
若是换做河朔、两淮和关内道的那些牙将、节度使,恐怕早就趁机威逼,压根没有利诱这一说。
“使君是想让我们做陇西的牙商?”
一名商贾小心翼翼询问刘继隆,而他的这话让诸多商贾精神一振。
自安史之乱开始,朝廷钱粮不足,不得已让各镇“回易获利”,自谋军饷。
正因如此,各镇为了自谋军饷,只能自己着手做生意。
一开始,各镇负责商贸活动以及邸店经营的是一些低级军将,即所谓“回易小将”“回图军将”等。
他们拥有相应的职衔,并在回图务长官指挥下逐利而动,足迹遍布饭藩镇辖境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