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人们纷纷出外踏青,赏春,嬉戏……
最美人间三月天!
然而,在韩国的都城新郑,人们的脸上却看不到春意盎然的景象,竟是笼罩着一抹恐惧的气氛,仿佛新郑的天空不是春天,而是秋天的肃杀。
这日,四周城门紧闭,所有人员不得出入,人们立刻想到战斗,要打仗了。一般情况下,只有军情紧急,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那是为了防备敌人突袭。
果不其然,城中的将士步履匆匆,身披战甲,手持兵器,兵分四路,朝城楼集结,随时应战。
人们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士卒驾着马车,车上装载着礌石,滚木,热油等等守城的装备,终于,彻底坚信,战争一触即发。
前方城池被困的消息雪片般传入宫殿内。
韩王安忧心如焚,坐立不安,在大殿里来回踱着沉重的步伐,不停地叩问朝中大臣如何应对秦军的进攻。大臣们自知兵临城下,大势已去,都低着头,不敢回答。
这时,又有一名将士满脸血污的从秦军阵营中突围而来,向韩王安禀报道:“王上,秦军攻势非常猛烈,申阳城危在顷刻间,若再不派兵增援,一旦申阳城失守,京城也将无险可守。”
韩王安平时不理国政,只图享乐,面对突发情况,更不知如何应对。
他咆哮着问众臣,道:“众卿都是国之栋梁,食君之禄,大敌当前,为何不献一计,不谋一策?”
众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丞相公孙牙早前已被秦国的魏僚用重金收买,此时,秦军即将兵临城下,不如再帮一把,日后改朝换代,也算是有功之臣,于是趋前一步,劝说道:“王上,我韩国本身疆域狭小,如今又被秦军攻下几座城池,仅剩的申阳和新郑,恐无法抵御秦国的大军。故老臣以为,天不佑我大韩,一味地抵抗,只会遭来无尽的打击,恕老臣直言,大王还是献城投降,可保城中百姓免遭杀生之祸。”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
韩王安一听,傻眼了,哭丧着脸,指着众人,绝望道:“你们……居然……”说着瘫坐在地上,捂着脸哭泣着,“寡人成了亡国之君,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韩国数百年的基业,竟毁在寡人的手里。”
良久,又有军士入宫骤报:“秦军已攻破申阳城,现已驻扎在洧水对岸,正在搭建木板浮桥。”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
一人叹息道:“韩国已剩一座孤城了,洧水离此才三十余里地,不须一个时辰,秦军将兵临城下。”
此次攻打韩国,嬴政派了咸阳城的内史腾(史书记载此人姓腾,名不记,内史相当于京城的地方长官)作为主将,率领二十万精锐进攻韩国。内史腾命人四更做饭,让士兵们饱饱的吃一餐,然后拔寨起程,东出函谷关,兵锋直指韩国境内。
秦军所穿的战甲都是统一的黑色装束,看上去如鬼魅一般。
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开拔到阳翟城下,等候指令。韩军站在城楼上往下眺望,城下一眼望不到边的秦军密密麻麻,乌鸦鸦一片,喊杀声震天响,吓得韩军两腿发软,士气大打折扣,守城将领看到这种情形,无奈之下,只好献城而降。
几个郡县听说阳翟城不战而降,纷纷望风披靡,效仿前者。只有申阳城的将士不惧强敌,悍不畏死,发誓与城池共存亡。勇气固然可嘉,但两军兵力悬殊太大,韩弱秦强,如老鹰抓小鸡,哪里挡得住秦军的强弩、投石战车的进攻,只抵挡了一阵,便被攻破。
打下申阳城,腾内史遵照嬴政的旨意,不得对城中百姓进行灭绝人性的屠杀,而是好言好语,极力安抚,然后设立秦朝的郡县,由秦人管辖。
一路凯歌,秦军士气空前高涨,稍作休整后,大军继续前进,来到了洧水西岸,越过这条河流,韩国的都城新郑将暴露无遗。
兵贵神速。
腾内史下令三军将士合力搭浮桥越过洧水,一鼓作气打下韩国的都城,胜利凯旋后将重重犒劳三军。
一听奖赏,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磨拳擦掌,特别卖力,似乎后半辈子的幸福在此一举了。
一个时辰后三军将士悉数越过洧水东岸,此时已是黄昏时分。
军中将领提议士兵们打了一天仗,已是累得精疲力尽,不如让大伙先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围攻新郑。
腾内史沉吟半晌,道:“不可,新郑近在咫尺,此时城内势必人心惶惶,正是草木皆兵的时候,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于是下令三军点起火把继续前进,又行进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到达新郑城下,二十万秦军手中举着火把,兵分四路,将都城围得密不透风。
少顷,腾内史沉思片刻,然后命三军将士做好攻城准备,自己亲自站在城门下,朝城上的将士喊话道:“快去告诉你们韩王,韩国只剩一座孤城,别再做无谓的抵抗,早早献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