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当人们离世后,他们的灵魂需要前往阴曹地府正式报到。而连接生死两界的道路被称作黄泉路,所有逝去之人,都是必须要走这条路的,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但是,人初死之际,并不清楚这条路在哪里,更不清楚要怎么走。因此,就必须请道师先生为亡者打开黄泉路,并护送其灵魂至黄泉路口。接下来,在阴差的引领以及通关文牒的庇护下,灵魂才能顺利地迈向地府。
道师先生为亡者所做的这堂法事,通常被称为开路。倘若亡者没有得到道师先生的开路,那么他们将会变成游荡于阴阳两界之间的孤独鬼魂,下场也是相当的凄凉。
这种传说由来已久,但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并无确凿证据可考。
纪大学士在他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记录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还是他的亲身经历。
纪大学士说,他在乌鲁木齐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一名军吏神色匆匆地走进来,手上捧着厚厚的一叠文书,说是有急事需要纪大学士签批。
军吏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文书放在案桌上,然后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支墨笔,请纪大学士过目并签署意见。
然而,当纪大学士翻开这些文书时,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脾气也上来了。
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几十张文书全部是证明文书,而且格式和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和后世介绍信也差不多。
上面写着:“某地的某人,生于某年,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日在乌鲁木齐的某个地方不幸亡故。如今,其亲属正打算将他的骨灰运回故乡,恳请沿途的士卒在核验魂灵后,切勿以各种理由刁难或索取财物,以免妨碍他们让逝者的灵魂顺利归家。特以此证明。”
整篇文书通体黑色,就连末尾处的用印加盖的也是一个漆黑的公章。
那个时候,纪大学士刚好因为自己的不慎言辞被乾隆皇帝撸去官职,然后又从京师贬到乌鲁木齐思过,心里原本就不舒服。
现在,军吏抱这么厚一叠莫名其妙的文书过来,还说要请自己加急办理。他更是觉得军吏是在故意戏弄自己,于是当场大发雷霆,狠狠地训斥了那名军吏一顿。
见纪大学士怒火中烧,军吏也是无奈,只好耐心给纪大学士解释。
先生啊,这可是历来的规矩啊!但凡客死异乡之人,如果他们的灵柩想要送归故里,都得请官府出具相关文书。不然的话,死者的灵魂是进不了关的。
至于为何用印是黑色的,并且只允许使用墨笔签批,那是因为这份文书乃是在阴曹地府通用的,故而不得使用朱笔与朱印。
听完军吏的这番解释,纪大学士心中的疑虑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发不信了。
他暗自思忖道:“哼,这其中必定有诈!什么阴曹地府,什么灵魂入关,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这群乡下小吏定是想借此名目敛财罢了。我才不会上当受骗呢!”
于是,纪大学士态度坚决地表示,咋可能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自己是绝对不会在这些文书上签字画押的,还让军吏把文书收回去,同时声称会向将军禀报,废除掉这种莫名其妙的开具文书的规矩。
见纪大学士不听自己的禀告,军吏也没奈何,便把文书收了回去,没办法啊,反正“官字两个口”,左说有理,右说也是理。
再说,自己的功夫和程序都已经走到位了,纪大学士不听,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呢?下面的人问起来,卡也是卡在纪大学士那里的。
过了十天之后,某天早上,那个给纪大学士送文书的军吏神色慌张地跑过来,惶恐地向纪大学士禀告:大人,昨夜小的微臣听到城西墓地里传来阵阵诡异的哭声,阴森可怖,令人毛骨悚然。更离奇的是,经过仔细聆听,这些鬼似乎在哭诉着自己没有返乡的文书。”
看着那个神色慌张的军吏,纪大学士反而觉得自己先前的判断是对的。这绝对是这帮小吏在想法子捞钱,大清早的和自己说这个,无外乎是想干扰下自己罢了。
于是,纪大学士沉下脸来,将这个军吏又是教训了一番。
哪知道又过了十天之后,上次被纪大学士呵斥的军吏一脸苍白地又跑过来向纪大学士汇报:“大人,那鬼哭声如今离城池越来越近,小的着实怕了,恳请大人还是把文书签了吧,以免发生什么事端。”
听了军吏的话,纪大学士暗自冷笑。都是些什么人啊,真把老夫当熟了的桃子拿捏吗?
老夫到乌鲁木齐溜达,不过是皇帝老儿要塞下其他人的嘴巴罢了,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招呼我重新回京城,你们几个小吏这么折腾干嘛,当着把豆包不当干粮啊。
想到此处,纪大学士眼睛一瞪,怒斥道:“尔等休要无理取闹!本官岂会受尔等摆弄?当我是好欺负的吗?”接着,他又毫不留情地将这位可怜的军吏痛斥了一顿。
这之后,又过了十天,某个夜晚,月色如水,万籁俱寂。纪大学士正坐在书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