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摆了摆手说道:“有罪与否,暂且不论。你们认为,明天是否应该攻城?”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军师程鸣和首先说道:“皇上,臣认为缓几日攻城为佳。原因有三:一是我军久战疲惫,现在人马都需要休息数日;二是粮草被毁,士气低落,可以借此机会重振士气;三是可以趁机筹备粮草,粮草充足则军心稳固。”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智谋和深思熟虑。
左辅南宫尚朴附和道:“臣附议。”他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
“其他诸将怎么看?”李自成问道。他的眼神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仿佛要看透他们的内心。
景常浩和骆文彬都沉默不语,他们看着桑东序、阎添禄、宁伟泽等人。这些将军都善战,但在用兵策略等战术问题上却力有未逮。他们自知没有这方面的才能,都看向坐在营帐一角的李岩。他正咳嗽得厉害,仿佛每一声咳嗽都在诉说着他的病痛和疲惫。
李自成微微皱眉,虽然没有说话,但心中显然有些不悦。李岩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如果说有人能代替他做出决策,那么非李岩莫属。然而,李自成能有今天的成就,李岩功不可没,所以他仍然恭敬地问道:“李先生,你怎么看?”
李自成自从认识李岩以来,一直都以先生称呼他。
“咳咳咳,”李岩连续咳嗽了几声,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臣认为,咳咳,应该速战速决!”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经看透了未来的局势。
“据探马报告,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到达山海关一带,即使他们行动缓慢,七日内也能到达北京城下!”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透露出一种紧迫和危机感。
“另外,山东总兵刘泽清被明太子和蒋太微用计除掉,他所部的一万三千人马已经到达天津,正在伺机而动!”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破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如果我们现在不攻城,等到明军的勤王大军一到,我们将何去何从?”李岩的话让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也划破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的话有理有据。现在他们包围了明军,如果等到明军的勤王大军到来,那么他们将被反包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和危机感,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败局。
南宫尚朴本来就嫉妒李岩,立刻反驳道:“吴三桂现在在山海关一带,手下只有五万兵马,而且他身后还有八旗兵。即使他能来支援北京,最多也只能带三万人来勤王。”他的声音高昂而有力,仿佛要压倒一切反对的声音。
“刘泽清更是只有一万余人,战斗力远远不及我们的顺军精锐!”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傲慢,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
“现在我们有十多万大军围城,速战速决当然没错,但前提是能必胜!如果首战不利,我们的士气将会更加低落。”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担忧和谨慎,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困难。
“臣提议,休整一两天再攻城!”南宫尚朴说道。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李自成看着李岩,又看着南宫尚朴,左右为难。两个人的话都有道理。尤其是南宫尚朴的话,士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军之士,士气正旺与士气低落时,其战斗力之差异如同天壤之别。
“咳咳咳,”李岩又咳嗽了几声,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鄙人不才,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左辅大人。明军坚壁清野五十里,请问我们在哪里筹备粮草?”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睿智的光芒,仿佛已经看透了南宫尚朴的计谋。
“想要筹备粮草只能去五十里之外的地方,不计筹备粮草的时间,运粮队一去一回就需要两天时间,能及时吗?”李岩继续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透露出一种紧迫和危机感。
南宫尚朴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李岩继续说道:“即使能及时回来,我们需要派多少人护送粮草?天津距离这里不到二百五十里,蒋太微手下的五千骑兵可不是等闲之辈!”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担忧和谨慎,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危险。
“与其冒险筹备粮草,不如立刻攻城!”李岩的话让南宫尚朴嘴角抽搐。他思考了很久也没能找到合适的言辞来反驳,只能后退半步不再说话。显然这场论战他已经一败涂地了。
李自成很高兴看到这一幕。他刚想开口说话却见李岩又发言了:“骆文彬将军有过也有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他戴罪立功。”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宽容和大度,仿佛已经看到了骆文彬的未来。
“至于损失的粮草可以让其他各部先借给骆文彬将军一些。等他筹到粮草后再还给各位。”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智慧和策略,仿佛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不知皇上意下如何?”李岩问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