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巴可是超级大佬,黄教的创始人。(就用这个称呼代写,大家明白就行)
朱祁钰是扯人家的虎皮。
“和中土佛教比起来,朕更信黄教啊,您是朕的师侄,有好事朕当然要想着你喽。”
桑普眼皮子抽搐,我成你师侄了?能不能讲点礼貌!
“喇嘛,看看草原上,如今有多少座喇嘛庙?”
“四年前才有多少,您想必是心知肚明的。”
“这都是朕汉化的结果呀。”
“那交趾往西,是广袤的土地,都是大明的属国,未来都会如乌斯贜一般,并入大明的。”
“全部都会汉化,用汉文说汉话。”
“难道喇嘛只想在乌斯贜一地,称王称霸吗?”
“那黄教怎么传?朕为你着急啊。”
朱祁钰引诱他们汉化,进而出来传教。
“陛下……”
“叫朕师叔,不必见外。”朱祁钰占人家高僧便宜。
像桑普这样的高僧,肯定是一心传教的。
“师叔,您既出自黄教,难道不能允许黄教去交趾传教吗?”
“看你说的,不是朕不允许,而是你们语言不通啊!师侄!”
朱祁钰给他解释:“天下皆行汉文,唯独咱们黄教行臓文,你说如何通行?难不成让信徒,现学臓文吗?”
“摆明了是鸡同鸭讲嘛,互相听不懂,词不达意。”
“而中土佛教,全是汉文,如今已经找不到梵文了。”
“咱们黄教,不能落后中土佛教太多啊!”
“中间还有个道教,道教势力多大,您该清楚吧?”
“即便朕贬斥了道教,道教在民间,依旧蔚然大观。”
“还有伊教,可知伊教教主就在北京宗录司,日日为朕服务,期待朕允准其在国内传教。”
“可朕不是伊教徒啊,朕有好事,当然得先想着咱们自己人啊。”
“师侄,你说呢?”
朱祁钰为了引诱乌斯贜汉化,煞费苦心。
伊教暂时还是小众教派,和道教、佛教、黄教比起来,还差许多呢,但未来也不容小觑。
桑普在思考,他在乌斯贜,地位尊崇,是有非常高的政治权利的。
“师叔,请容师侄思忖一番,再传回乌斯贜内,请诸位高僧研读后,再给师叔一个满意的交代。”
朱祁钰笑道:“这才对嘛,师叔怎么能害你呢?”
乌斯贜汉化,让黄教彻底汉化。
再将伊教彻底汉化,最后再将景教也汉化了,而编纂各教经文的权力在宗录司,他就等于攥住了天下教派。
又探讨了一会佛法,朱祁钰让喇嘛去休息。
冯孝匆匆进来,面带喜色:“皇爷,朝鲜军到了。”
朱祁钰舒了口气。
这回局面重新回到他的掌控之中了。
交趾雨季过去了,
卢泓送过来的,是朱英的亲笔信。
“印度医书?”
朱祁钰脸上露出喜色:“陈嘉猷、周正方等人有功啊!”
“送去太医院,让太医研读,先誊写一份,给谈妃送去。”
“原来印度是这样的呀,很多个分裂国家,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
其实,印度从来都没统一过!
是带英帮他们统一的。
甚至,国名都是带英给他们起的。
朱祁钰并不知道,他以为次大陆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呢,毕竟大明对乌斯贜了解的也不多。
乌斯贜汉化之后,大明必须派流官上去管理。
如此才名正言顺。
“这是新加坡?”
朱祁钰惊到了,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小岛,马六甲王朝竟然送给了大明。
“冯孝,传旨,满刺加国王甚是恭顺,赐姓郑,择一汉女嫁给其做王妃,再赐一百船货物,赐两千杆火铳,十门重炮,赐十万块,再赐十船纸、十船瓷器、十船丝绸。”
“准许其国商贾来大明贸易,再让内阁择一贤臣,率队去满刺加,推行汉化。”
这一连串赏赐,把冯孝给弄懵了:“皇爷,这么多赏赐?”
“可知马六甲?”朱祁钰问他。
“奴婢自然知道,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四次停在马六甲,马六甲位置重中之重,皇爷您总说。”
“满刺加国王进献一座岛给大明,此岛可通行马六甲,是咽喉要道。”朱祁钰道。
嘶!
冯孝倒吸口冷气,满刺加是真下血本啊。
其实想想也正常,如今东西贸易,没有多么繁荣,马六甲确实是要道,但不走船有什么用?
而且,满刺加国王根本就不知道新加坡的妙处,这个地方还是带英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