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回鹅丘不久,准确来说,是过完那个冬天,我们把家从鹅丘搬到了依东。
这不是个突然的决定,是我们之前就在考虑的事,只不过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做罢了。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人就会产生感情,有依赖感,离开它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
可是我们不得不搬家,鹅丘的小学黄了(废弃不用的意思),要让孩子们继续读书的话,就得搬到有学校的地方去,当然还得有活干。
依东恰好两个条件都符合,而且离鹅丘不算太远,我们仔细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搬到那里去。
搬家时,不少相熟的人来给我们送行,我们把带不走的家具都送了人,锅碗瓢盆、衣服鞋子全都装好带走了。
新到一个地方,处处要花钱,能省则省,这是我一贯的做法。这些东西,加上四个孩子、两个大人,装了满满一马车。
送我们过去的人是陈哥,看到这么些东西,开玩笑说我们就差没把房子搬过去了。
马车走了大半天,爬上一个长长的高坡,前面的林场就是依东了。
我看着和鹅丘差不多的样子,心中的担忧也顿时减轻了不少,爬上坡不久,马车很快就把我们拉到了新家门口。
把东西卸完,我们硬留陈哥在家吃了顿饭,才让他走。
不是我们家的饭好,更不是要和他炫耀什么,而是看到陈哥忙前忙后地跟着张罗,心中感动,才坚持这么做的。
那顿饭到底吃了什么,我有点记不住了,几十年前的事情,哪能样样都记得住,但我记得陈哥挺高兴的,临走时再三说,如果我们今后有事就到鹅丘去找他。
多好的一个人!
不过世事无常,那年和孩子们回大兴安岭时,我特地到住过的地方转转,打听打听当年在这里住过的人。
有人告诉我,陈哥有一次伐木,不小心被木头砸伤了脚,干不了重活,最后到外地给人看大门去了,我听了不胜唏嘘,太可惜了!
刚搬到依东,一切都是新鲜的,左邻右舍看我们也是新鲜的。
别看这也是个林场,可是流动性人口不多,来来回回就那么些人,所以新搬来个住户,谁都很好奇,都想打听一下:家里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几个孩子......大家都这么喜欢八卦。
我的性格一向开朗,爱说爱笑,很快就和邻居们熟悉了,在依东生活的日子里,他们帮了我很多很多。
刚到依东时,还没到冬天,没有活干。
干不上活就意味着手里没有钱,加上我们刚搬过去,没有地种,所以吃饭就成了问题。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天天围着我喊饿的滋味,真是让人难受。
为了吃上一口吃的,我让他们出去挖野菜、捡废品,我在家里也不闲着,收拾完家务后,找个没人要的荒地开始种点儿能收获的青菜,土豆、豆角种不了,太晚了,白菜、菠菜还是能种的,最后有小菜吃也是好的。
只不过那块地太瘦,种了两个多月,最后也没长出多少。
说话间就到了秋天,家家开始往家收地了,土豆、胡萝卜、大白菜,这些都是常见的蔬菜,种得最多,收获的也多。
我家没有什么收获的,我就让几个孩子去给人家做帮手收地,不是我心善,总想帮助人家,而是想着他们看在孩子帮忙的情况下,没准会送点儿蔬菜给我们,我有这点儿私心,可我觉得这比直接开口讨要好得多,起码不是不劳而获。
事情最后果真如我所愿。
收完地后,那些人家多多少少都给孩子们一些菜,当做谢意,那些菜放在一般人家也就够吃了,但我家人多,我还得另想办法。
这个办法现在很少有人用:遛地。
就是把人家已经收过的地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没收回去的。
大白菜、胡萝卜一眼就能看到,土豆就得用耙子一点一点地耙才行,有时不小心就把耙钉扎到土豆上了,不久就留下一个黑色的窟窿眼。
靠着遛地得到的,再加上别人送的以及我自己种的,我们家的菜基本上能过到春天种地时。
那时候的民风比较淳朴,有的人家看我带着孩子在地里遛地,会好心地留下点儿菜在地里不收走,专门给我们遛地时拿回去,用一种默默地方式维护了我们的自尊心,现在想想还是很温暖。
孩子们的朋友家有时做了好吃的,会叫我的孩子过去尝尝,然后再给他带回来点儿,让我们也跟着尝尝。
他们的老师就经常这样做,有时还帮他们剪头发。一点没有看不起我们的意思。
在任何时候都有人帮着渡过难关,都是件幸运的事,我想我也是很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