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刚蒙蒙亮,伏黑纯忙碌的身影便已经出现在了餐厅后厨,毕竟她昨儿可是拍着胸脯向那帮小朋友保证过了,今天一定会让他们再吃到蛋黄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她向来教育伏黑惠要说到做到,可不能自己坏了规矩。
这种香酥可口的中式糕点看似层次繁复,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算复杂,伏黑纯在圆乎乎胖嘟嘟的生胚上均匀刷上两层蛋黄液,又蘸上几粒黑芝麻,这蛋黄酥一下子就变得有模有样,只待送到早已预热好的烤箱里便大功告成。
“总算是都烤上了,嗯,就定时45分钟吧。()”伏黑纯将烤盘推进去,看了眼钟表,发现时间还早,便又开始着手准备早餐。
其实早餐时段,她以前都很少营业,毕竟是私人菜馆,开不开门都由自个儿说了算,若是不想开门,就跟昨天一样挂上张告示就能偷得浮生一缕闲。只是伏黑纯开这间店的本来目的,倒也不是为了要挣多少钱,若真是急着赚钱,她早重操旧业去了,毕竟现在物价飞涨,黑市里随便一张悬赏单子都是千万日元起步,随意接上几单就够一整年吃喝不愁了。
嗯?什么?你问重操旧业是做什么?那除了Mafia似乎也没有别的说法吧。
哎呀,怎么又在想这回事了。?()_[(()”伏黑纯赶紧摇了摇头,试图将这样危险的想法从脑海里晃荡出去。
但伏黑纯一来手上不想再沾上无辜者的鲜血,二来也是想为伏黑惠营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三来则是真心喜欢烹饪美食这回事,才会在东京的偏安一隅,开上这样一家简简单单的小店。清晨起床在厨房里烹饪,闻着烤箱里散发出来的烘焙香味,听着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对她来说并不觉得厌倦疲惫,反而是让人放松平静的心灵慰藉。
就如那位曾与伏黑纯共度数载春秋的剑士所说的话一样,所谓梦想,无非是与家人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抬头便能望见所爱之人熟悉而亲切的面庞,伸手便能触碰到他们温暖而坚实的存在,是这般简单而纯粹的愿望罢了。
只是这样渺小而细碎的愿望,在那战乱纷飞的战国时代,也像是一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正好这面团也醒好了。”伏黑纯伸出手指戳了戳那洁白光滑的面团,那面团的表皮立刻倔强地回弹,显出极佳的弹性,“那就开始做包子吧。”
包子的历史,大抵能追溯到三国时期,相传为诸葛丞相七擒孟获时所发明,只是汉唐那会儿统一将面食称之为饼。水煮的面条面块就叫作汤饼,炉子烧出来的就叫作烧饼,用蒸笼蒸出来的就叫蒸饼,命名方式极为简单粗暴。
直到宋代,才出现包子与馒头的说法,不过据考证,这俩名字并没有严格区分,也不管有馅儿没馅儿,反正随心情称呼。
这些名称直到清代才固定下来,有馅儿的就是包子,没馅儿的就是馒头,只是天南地北各地做法截然不同。就比如江浙一带的生煎包、小笼包,那就跟点心差不多,小巧玲珑而精致,一口就能搞定一个。
而东北大
() 包子(),那就只能用狂放不羁来形容了?()?[(),不仅个顶个的分量扎实,里面包的馅料也是包罗万象,从地里摘的、树上长的,到天上飞的、河里游的,可谓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至于新疆烤包子,里面则塞满了肥瘦相间的羊后腿肉,孜然跟胡椒的香味透着皮都能闻到,从热馕坑里铲出来那叫一个金黄焦脆,跟大家通常所说的包子相比那又在另外一个赛道上了。
考虑到东京这边顾客的接受水平,伏黑纯倒没有别出心裁,只是选了最朴实无华的做法——蒸包子。
蒸包子的首要一步,便在于发面,面发得好,做出来的包子才喧软蓬松。在冰箱里打了整晚盹儿的面团经过低温发酵,似乎早晨起来还带着点儿起床气,一副饱满圆润气鼓鼓的样子,稍稍揪出一点儿来,就能见到里面都是细密的蜂窝状组织,伏黑纯对于发酵时间的把控可谓是刚刚好。
伏黑纯将圆滚滚的面团置于案板上,悉心揉捏一通,将里面的杂气排放出去,又将其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擀成中间稍厚四周略薄的包子皮,正准备开始包包子,就听见楼上传来的嘟哝声。
“这是什么味道……”刚洗漱完的伏黑惠从楼梯上探出头来,那小巧的鼻尖儿瞬间敏锐捕捉到了蛋黄酥在烤箱里氤氲而出的迷人香气,但更令他感兴趣还是另外一件事,“姐姐在包包子吗!”
“是啊。”伏黑纯的手上就跟变魔术似的,只见她的左手掌心稳稳托着面皮,仿佛托着片轻盈的荷叶,右手数指则如飞燕掠过,轻巧又灵动,一推一拉之间,那面皮仿佛有了生命般迅速聚拢,最终化作一只让人无可挑剔的雪白圆润的饱满包子,“小惠也想来试试吗?”
见伏黑惠兴致勃勃的样子,伏黑纯这样开口问道,毕竟是四岁的时候连灶台都够不着,就能踩在凳子上独自烧水煮面的天才烹饪少年(不是),伏黑纯也有心让他试着多学一点烹饪之类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