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婀娜。
大皇子的生母,已经位居皇贵妃之位。
十年来,始终离皇后之位,咫尺天涯。不过,因为圣穆皇后已崩逝,皇贵妃的权势,也已与皇后相差无几。
这些年,嫡子郭怀荣隐身。郭怀忠作为庶长子,子以母贵,羽翼渐丰,野心膨胀,已是路人皆知。
被封为忠王的郭怀忠,还兼任着吏部尚书。这些年,他利用手中的职权,培育了不少亲信。
“臣附议,国家大事,非同儿戏。荣王主动为君父分忧,臣等感佩。然而,荣王远离朝堂,久疏政事,恐难胜任。”吏部侍郎史正刚出列,声援忠王。
“臣附议,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
“臣附议。”……
紫宸殿内,响起一大片反对之声。
“该死,统统该死!”天成帝的心中,将这些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子,已经全部斩杀了。
“这些小人,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辈。今日反对荣儿,也不过是想甩锅。如果荣儿失败了,罪过就只在朕一人。他们提出了反对意见,就可以把自己推个干干净净。”
对于忠王和朝臣们的小心思,天成帝洞若观火,却也无法当庭翻脸。毕竟,大家都打着旗号呢,都是忠君爱国之举。
天成帝望向下方左侧:“魏爱卿,有何高见?”
魏仁辅好像在走神,听到天成帝的点名后,机械地回应:“微臣愚钝,一时也想不起有什么好的办法,请陛下恕罪。”
魏仁辅,年纪不过四十余岁,却已经高居丞相之位。魏仁辅能坐到丞相的位置上,就在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之前十年,大周王朝的丞相之位,已经换了七个人。只有当个吉祥物,才能活得长久,这是魏仁辅总结的为丞相之道。
当丞相,不能只有文采,还要不迂腐。死脑筋,人也死得快。
“打大周的脸面,真是爽啊!”耶律凌云看到大周朝臣束手无策的样子,感到无比满足,不由得咂吧了一下嘴,觉得比吸吮人血,还令人神清气爽。
“臣,有本启奏。”就在众人无比尴尬、气氛不太融洽时,太尉王峻峰出列,打破了场上的僵局。
“王爱卿,请讲。”天成帝有些激动,语速都加快了许多。
“臣认为,天家儿女,身份贵重,不容置疑。荣王少而聪慧,心灵手巧,天纵英才,文采风流,早有贤名。”
王峻峰作为武官,本不善言,奈何看到耶律凌云一脸得逞的模样,实在他娘的忍不了。
那大殿中的百官,听到王峻峰的话,心中不由嗤笑,“要说荣王心灵手巧,或许还能挨一点边。至于其他文采风流,早有贤名之类的话,实在让人脸红。”
“臣斗胆,恳请陛下恩准,感念荣王一片赤诚,让荣王小试身手。”王峻峰知道言多必失,干脆直接表态。
“准!”天成帝也不含糊,快刀斩乱麻。
“儿臣,领命!”郭怀荣语气沉稳,不慌不忙地应答下来,身上已有上位者特有的气质。
“不过~”郭怀荣又语气一顿,天成帝心中一咯噔,臭小子,恐怕是要趁着这个时候,提条件了。
“本王在这里,还是想,要再给各位臣工一个机会。”郭怀荣语气放缓,“如果有人愿意出面,本王绝不夺人之美。”
随后,郭怀荣将声音提高了八度,“有没有人主动报名,接下东丹使团的考题?”
“有没有人?”
“有没有?”
郭怀荣连续询问了三遍,一声比一声响亮,声震屋瓦。
在场的大周官员,在听到郭怀荣的第一次询问时,还起了一阵躁动,准备交头接耳讨论一番。
在郭怀荣第二次询问后,整个场面,开始静得可怕,落针可闻。
在郭怀荣第三次询问后,很多官员都低下了头颅,面带羞愧,“荣王,这是要干啥哩,非要把大家的脸面,放在地上摩擦。”
大皇子郭怀忠,面色铁青。
二皇子,景王郭怀景,冷眼旁观。
三皇子,德王郭怀德,面带微笑。只是,笑容的意味,有些复杂。
“我要开始装逼了。”郭怀荣好想大喊一声,结果还是忍住了,怕挨打。
清了清嗓子,郭怀荣对着耶律凌云,轻蔑地问道:“东丹使团,你们的考题是什么?”
“什么?什么?荣王到现在,还不知道东丹使团的考题?”二皇子郭怀景脸色巨变,“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准!”
天成帝忍住愤怒,吐出一个字。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天成帝的内心,已经藏着一座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众臣,心头大震。
荣王信誓旦旦,感觉智商已经碾压群臣,却原来,连东丹使团的考题是什么,都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