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四月初,一纸檄文自府城来,下达各个县衙乃至隶属村子。
杨树沟村正,汪远。各家奔走相告,于四月十五,集于自家院中,有要事商议。
“圣人登基数五载,因体恤百姓,免了三年田税。自今岁五月起,复征。原每亩良田征收四十文,加至五十文。自行开垦的,因新征的第一年,每亩二十文,逐年加五文,直至四十文。另,亦可用粮代替,一亩半石。”
此令一出,众人始料未及。哗然的抗议浪潮,一声叠过一声,险些把汪远的脑仁给吵散了。
“甚?五十文。每亩年产粮稻不过四十石左右,遇着雨旱天灾,颗粒无收不无可能。这说加就加,完全没考虑到各家难处。”
“村正,五十文太多了,能不能少些,二十文如何,明岁再多片些。”
“是啊,村正。去岁的粮价失调,我们可都是听了你的建议,才没有种冬麦。如今手里,仅靠收来的几石稻米过活。”
“安静!安静!”
村正扯开嗓子嚎了一声,群人异议顿时消减不少。他轻轻咳去喉间麻痒,肃然地瞥向四下,正色道:“这令自皇城来,地方上哪个官府不严令遵守。你们若不怕下大狱,尽管找县官老爷说理去,我是没能耐同他们讨价还价。”
众人面面相觑,哪个平头百姓不是见官就怵,莫说同他据理力争地辩上一辩。
“既无异议,便散了吧,各自归家。”
占喜站在人后,挽着吴婶子的胳膊甚是亲昵。身旁的几个妇人看了,打趣说他俩关系比亲母女还要密切些。村里知道他两家认了干亲的寥寥无几,本就走得近,没人会往那上头想。
吴婶子闻言扬唇笑笑,顺着他们的话,把占喜夸得面红耳赤。
“干娘可莫说了,我面皮薄,受不得你将我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吴婶子斜眼睨她,“你且不可妄自菲薄,旁人不晓得你的好,我却知晓的。你随我家去,有东西给你。”
“什么好东西,这样神秘。”
吴婶子捂嘴自乐了能,到了家,也不曾告知占喜。
两叠纸包,里头满满当当装了不少细碎的物件。占喜掐着边缘,不确定地道:“药?”
吴婶子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随口应道:“给你家寅哥补身子的。他先前受过一回伤,我也不晓得他伤势如何。要不然,你……”隐晦地朝占喜肚腹绕了圈,回到她俏丽清润的面庞上,“多好的闺女,被我捡了便宜。”
“娘,你莫忘了我还在边上瞧着呢,倒不怕我醋。”
魏慧娘靠在交背椅上,正绣着两条鲜红的小锦鲤,周边荷光半吐芳姿,欲开未开,掩在硕大的碧叶之后。
“瞧这双巧手,我是拍马难及了。”占喜举起双手,各自敲碰两下,佯装羞涩,“回头等铺子一开,生意指不定多红火。届时想要找你制两件衣裳,怕你难寻到空咯。”
魏慧娘嗔她一眼,“定紧着你的先做,不会让你没衣裳穿。”
吴婶子拍拍她的背,“叫你学时,你耍懒。等你自个肚里有了,便会懊恼为何不下足功夫学上一学。”
“喊我上灶下地,我手到擒来。若要捻针绣花,”占喜浮夸地摇头摆手,“还是饶了我吧。”
“哈哈……懒得你。”
冯家婆媳叫她闹地抚肚哄笑,门外,赵寅犹豫再三,站在门外喊了声,“喜儿。”
“回来了?山货卖完了吗?什么时候归的家?”
“你先同我归家,你二叔二婶他们来了。”
占喜默住,转头对上吴婶子与魏慧娘忧心的眼神。她莞尔道:“我先家去,这个……”拿过桌上纸包,“我替寅哥谢谢干娘。”
刚抬步要走,吴婶子伸手拉住她的小臂,“你二婶无缘无故过来,定有所求。我虽对她了解不深,但见她做的几件事,就知不是个良善的。你小心应付,如有抹不开面子的不好回拒的事,尽管过来找我,我同她无干无亲,不怕。”
“干娘放心,我心里有数。”
“如此甚好,你且去吧。对了,你手里的,每日煎服半副,睡前喝,莫贪多。恐防寅哥身子受不住。”
“好,我晓得了。”
赵寅看着她手里的黄纸包,稍稍倾身,低询道:“何物?”
“好物。先卖个关子,之后自有分晓。”
“哦。”
赵寅摸摸鼻子,没再继续追问。其实,他不大在意,只见她面色微淡,故找话来冲散些。
自那场春雨过后,连续几日难得的好天气。地里的菜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成长。今日抽了芽,明日又高了几寸。
窝棚里的鸡崽,整日咯咯咯地在地上啄食。
一进院子,就见方桂兰趴在窝棚里,够着身子在里头捣鼓。占老二坐在堂屋里,自顾自地同赵有才套近乎。
占喜见状,气不打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