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罗桂花要走时,王桃花喊住了她,给她塞了一包松子糕。
“婶子,这松子糕你给豆香,我记得她很爱吃这个。”
“瞧瞧,论起来豆香还比你大两个月呢,咋感觉你就是她姐来着。桃花,下次别给她买了,不然这小妮子屁股都要翘上天了。”
王桃花挑挑眉头:“婶子,你跟豆香说,吃了我的东西,就得帮我干活。我想着那笋子的事明日起就交给她管吧。”
“吓!这咋行?她一个毛丫头能做啥事?毛毛躁躁的,别出了乱子。不行不行!”
罗桂花一个脑袋摇得飞快。
王桃花嗔怪道:“婶子,哪有这般说自个姑娘的?你放心好啦,豆香做事还是有板有眼的。
再说那笋子再有个十来日也就下季了,刚看趁这个时间练练手,有空的话你让她跟着冬儿一起学字。将来去了婆家,能认字又会管家也是好的。”
罗桂花听了这话,那是十分感动,连眼眶都红了一圈。
当下便拉着王桃花的手:“桃花,你这般帮豆香筹谋打算,婶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豆香有你这么个姐妹,真是她的福气。”
“婶子,你又说胡话了,我有豆香这么个姐妹才是我的福气呢!”
等送走罗桂花,王桃花想着这段日子忙上忙下,倒是把山里头的茶叶给忘了。于是便拉上刘冬儿去了一趟山里。
隔了十来天月前没去,那摘掉的茶叶又长了出来,嫩嫩绿绿,看着就让人欢喜。
这次姐妹俩摘了满满两篓子才心满意足地回去。
快到山脚下时,刘冬儿兴奋地朝一丛腰高的灌木丛跑了过去。
“姐,你瞧这乌饭叶长得可真好,咱们摘点回去做乌米饭吧。”
月初的时候,遇上了乌饭节。
这乌饭叶又叫南烛叶。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地狱里的母亲能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
后来老百姓年年吃乌饭,是为了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那日张大娘做了乌米饭,特意送来一大碗,两人沾了细糖吃了个精光。这不刘冬儿就惦记上了。
“好呀,不过得你来做,刚好让姐尝尝你的手艺!”
“嗯,我会做好的。”
刘冬儿一对眼睛亮晶晶。
于是两人折了一大捧乌饭叶。
乌饭叶。山里的东西不认识不要乱吃,很危险的
回到家已经快午饭了,把茶叶晾开,刘冬儿就把糯米给泡下去了。
接着两人把乌饭叶子摘下来,洗干净后放入石舂里舂烂。
王桃花搬来一个大木盆,刘冬儿把舂烂的叶子倒入水中,立马那水里就变得墨绿一片。接着倒入锅里烧小火煮了起来。
就这般煮了两刻钟后,那锅里的水已经一片乌黑,就跟一摊墨水似的,散发着独特的清香。
姐妹俩用纱布把汁水给滤了出来,接着把糯米倒了进去。
“好了,张大娘说泡上两个时辰就可以拿来蒸了,刚好赶上晚上吃饭。”
王桃花见刘冬儿兴致勃勃,不由得笑道:“冬儿,你喜欢做吃食吗?”
“喜欢。”
“可是做吃食很苦哦,夏天灶房里很热,冬天很冷,油烟多还容易被油给溅到,你不怕吗?”
“姐,我不怕的。只要大家喜欢吃我做的菜,我就开心。”
哎哟,看来家里这是真要出一个灶头娘子了。难得冬儿有自己喜欢的爱好,王桃花肯定举双手赞成。
“既然你喜欢,那以后姐多给你买些菜谱子,家里的饭菜也都由你来做,让你好好练一练手。过几日去县里,姐帮你去问问悦来楼的刘掌柜,看看能不能让你进灶房跟在厨子后头学几手,让他们指点指点。”
其实这大酒楼的灶房可不是谁都能进的,除了怕人乱放东西,也是怕人偷学。特别是招牌菜,做的时候都是避着人的。不过一些普通的菜式凭着自己跟刘仁的关系,看看应该没关系。
刘冬儿兴奋地抱着王桃花:“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做吃食的。”
午后,等王桃花的招人的事一传出去,果然整个村子又沸腾了。
这不王有泉和罗桂花家的门槛都要被踩烂了。两人也是明白挑谁都会得罪人,干脆打着哈哈,谁都没答应。
有些心眼小的立马就开始拈酸吃醋地说起了风凉话。
“哎哟,别求了,现在人家可是大管事,自然看不上咱们了,求也是白求,没得浪费唾沫星子。”
“啧啧,这才当了几日管事就拿乔上了哟!短尾巴鸡婆子插苕帚,愣是装凤凰鸟了。”
“可不是,以前见到咱们都是嫂子长,妹子短的,这下倒是戏子开了门,装不认识了起来!”
罗桂花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