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宜第三实验中学每月都会有个小测,多在廿三日晚课,不耽误放假。是以这一天羽簇晚饭后没有直接离开,而是顺着人群,抱着饭盒往教室走。
临近过年,同学们都有些兴奋,叽叽喳喳讨论着今年会不会下雪。
黎川地处西南,比北方温暖,但地势高,山上的水源多会结冰。又在内陆,云雨不怎么充沛,下不下雪,就成了每年看老天爷脸色的概率问题。
瑞雪兆丰年,虽然白宜种地的人还不多,但下雪总是好事。
羽簇倒是希望今年能别下雪,最好也别太冷。她长了个儿,去年还勉勉强强能穿的毛衣已经套不上了,爸爸的旧衣服又太大了。
旧毛线还脆,一不小心就撕裂了好几处,奶奶想拆了重打都无处下手。
羽簇又紧了紧外套,抱着饭盒往腹部收了收,回教室的动作再快了几分。
白宜村的善堂是近两年才筹办起来的,去年才有了像样的教学楼和食堂,在此之前只有村长会带着孩子们誊抄经文、祭祀供奉,没有正经学堂。
现下教学楼是一位好心人资助的山中房产。为了学生们能好好学习,还出资修了两层楼的食堂,以及一片还算平坦的操场。
据说好心的覃先生最近盘算着,等暖气片装好了还有余钱,就去打两个好一点的支架。到时候立在水泥地上,无论是挂网打排球、挂框打篮球,都可以考虑。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祭舞之外,也还能有其他运动。
用作教学楼的建筑也没浪费地方,中间贯穿四层楼的水箱里又投了新的鱼苗。虽说才在冬至捞了大鱼吃过一轮,但到了腊八、立春的时候,参子、小鲫鱼也差不多能吃了。
想到去年吃过的醋溜炸小鲫鱼,羽簇就忍不住侧过头去看那巨大的水箱。
——这栋教学楼里,每一个房间都只对着那个巨大的玻璃箱开了窗户,只要看向窗口,就能看到水中水草和鱼。闲暇时大家也都喜欢围到水箱周围,一边看里面的鱼,一边聊天、背书。
羽簇的教室在三楼,算得上是视野最好的位置,既看得到鱼影,也不会被水草挡住太多视线,白日里还能有光从不甚清澈的水里透下。是很漂亮的。
不过现在是晚上,为了节约用电,走廊的灯只有要用时才会打开,羽簇这个时候去看,只能看到其中影影绰绰晃动着反射灯光的鱼鳞。
那些鱼鳞聚集在一起穿行,像是在进食。
“咚咚”
敲桌子的声音提醒了羽簇,回过神来就看到监考正皱着眉看她。
“不要走神,还剩十分钟。”
教药理的俞清教习手上木尺又点了点桌子,指着羽簇还没有答题的最后一片空白。
“抓紧时间。”
羽簇立即埋下头疾笔奋书。
小测完她还要赶着回家,冬日的风裹满了寒气,回到教室的时候饭盒都不再温暖了。
小测结束的时候也不过辰时,但一部分孩子会考虑这个时间回家。覃先生为此和山脚下的农户商量,准备从他们那里购置房屋,捣腾两个宿舍出来,至少再住下四五十人。
只是和羽簇没什么关系,她困于家中有一个年事已高的奶奶,要是不早早回去,总让人忧心。
羽簇将写满了考试题的纸张和已经誊抄好的经文一并递给了前座的学习组长。
“羽簇,今天记得充电没得?没充就等哈儿。”
学习组长在清点试卷和课业,看到她准备走,喊住了她。
“下午我充老电嘞。”
羽簇从书包侧边袋里摸出手电筒,对着她桌边摁开给她看,又很快关掉了。
快过年了,早晚的天色都很黑,手电筒就变成了必需品。发的手电筒虽然是好东西,却没有煤油灯那么持久,只将将够羽簇走一趟。
而善堂里充电不方便,羽簇前两天都没来得及,最后是找人借用的。
“记得斗行。斗算李梨退学,你也晃唠几天啦。天天都要用手电,啷个说也该记到充电啊。实在不得行,跟隔壁班那个一起走不就好唠,不斗晚点回家的事。”
学习组长随口抱怨了一下,手上抱着一沓答卷站了起来,她该去送给老师了。
“个儿人回屋路上小心点儿喔。”
羽簇按了两下手电回应。
和别人一起走是不可能的,毕竟羽簇不上晚课,而隔壁班的邻居,晚课结束还能跟他舅娘一起走。
测试后的休息很短,大家也就是在走廊活动活动,或者去上个厕所。被学习组长叫住耽搁了,现在同学们都在往回走,羽簇只能停在自己座位旁边,多等了一会儿。
等人都回了教室,还跟几个老师打了招呼,羽簇才点开了手电,往楼下走去——为了省电,走廊灯只开课间那一会儿。就算开着,那些临近报废的旧灯泡,灯丝烧起来了也没多亮。
就算覃先生将这栋楼借了出来,还另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