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陆老爹和甜甜都跟着邵老大夫去总院儿坐诊以后,陆大伯就挺失落的。
别人都觉得退休是好事儿,不用再早起上班儿,有大把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儿,退休多好啊?
陆大伯这类人却受不了退休,以前天天忙得没空闲时间,显得自己非常有价值,退休以后除了那俩名誉职务就没啥正事儿。
别人觉得他一把年纪好不容易退休,应该好好颐养天年,也不敢随便打扰他。
所以那叫一个清闲啊。
看着邵老大夫和陆老爹那么忙碌,有正事儿,他羡慕得不行不行的。
他情绪低落以后就拉着脸,严萍就越发看不惯,夫妻俩又吵架他就搬到陈燕明家借住。
林姝知道以后就给他找了个事儿干。
为了收集素材、挖掘文笔好有思想的作者,她组织了一个听爷爷讲故事的栏目。
为什么要听爷爷讲故事?
因为爷爷大部分退休了,有空闲时间,阿姨叔伯们都忙呢。
她让组员拟了个名单,挨个请那些退休老首长、干部、工农兵等去小学、中学以及文化宫等地方给年轻人们讲述战火纷飞年代的经历,重现那些火与血的岁月,铭记那些淹没在硝烟中的英雄们。
这活动一经开办反响极好,年轻人们愿意听,退休老干部们也感觉自己仍然被需要着,仍然有价值能为国家发光发热,他们不要报酬、不用接送,自带干粮去讲课。
转眼过了国庆节,如今老百姓讨论最多的是计划生育,学生和知青们以及年轻职工们讨论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恢复高考。
借着这股风,林姝又组织了一场关于对高考展望的大讨论,这一次参加的主要是年轻人,休息日或者傍晚就可以去文化宫参加话题讨论,写文章投稿等等。
77年10月8日,林姝主导的第一本杂志《百姓故事》正式发行。
当初大家起了好些名字,什么《烟火人生》《红尘万丈》《百姓故事》《生活你我他》等等,最后他们走街串巷找普通人投票,百分之八十的市民们选择了百姓故事这个名字。
那些烟火人生,红尘万丈,是给读书人看的文气名字,不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只是能识字而已,但是他们也想阅读故事,读身边的、和他们一样的人的故事。
于是刊物就命名《百姓故事》。
第一期他们彻底抛弃运动时候的话题,也抛弃对四人扰乱国家秩序的批判与反思等话题。
一开始几位元老觉得这是绕不开的话题,必须得拿出两个栏目来讨论批判,因为这是主流,是政治正确。
最后林姝据理力争,认为“我们是办老百姓的刊物,是要吹响新时代的号角,我们应该往前看,不要在老百姓的故事里过于关注政治,那样不出两期就内容不纯粹。”
关键一个百姓故事杂志,牵扯过多政治只怕活不了两期就被审查整改了。
魏玲薛寒山和叶序等人都支持她
(),就这样定了故事素材的基调。
他们在百姓故事里开辟了一个青年栏目?[((),专门给他们讨论高考话题。
杂志现在是月刊,每月8号出刊,每册二角。
二角是现在杂志的正常价格,但是《百姓故事》里面的画图非常精美,除了封面和底封中间也会有两三页彩图。
这年代读物少,美术作品少,一本杂志里如果有几页彩图,读者就格外喜欢。
~
~
老林师傅自小就在稻香村当学徒,大了当点心师傅,再老一些就当老师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觉小日子过得倍有滋味儿。
自打去年冬天受林姝指点以后他就致力于钻研点心配方和手法,今年春天终于做出稳定的奶油点心。
老莫儿有那种老黄油蛋糕,但是那奶油硬邦邦的可没有他这个绵软。
当然他没有让奶油点心冲击原本的点心,而是想办法融入进去,把原本的点心加以改善,让以松软见长的更加松软、如云朵般绵软、入口即化。
老顾客们都大呼神奇,根本抵抗不了改良点心的诱惑力,原本十天半个月买一回,现在三五天就想买两块回去过过瘾。
夏天时候因为温度高,奶油不容易成型保存,他还特意申请给点心制作间配了冷藏室,多配俩冷柜!
这可是头一份儿的!
现在天气转凉,含奶油的点心又进入旺季,出炉就被抢光,还有人提前跑来预订。
如果不是老林稳得住,要给来铺子购买的顾客留下一部分,那每天制作出炉的都会被某些人预订一空。
原料是有限的,一天做多少那都是有数的,即便鸡蛋面粉可以不限量,可牛奶、黄油等却数量有限,加上现在没有淡奶油,得他自己加工,那数量就更少。
今儿他调整配方,做了一款红豆沙奶油卷,那叫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