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张策的性格,也不会过于追究胡亥什么。
只要胡亥没有做过分的事情,那一世荣华富贵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
可是如今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年来,无论是赵高还是李斯,他们都不甘于平凡,每个人都已经进入了大秦的政治漩涡,开始谋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无论是因为什么,都无法阻止他们继续拼搏的脚步,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信念。
刚开始的时候胡亥可能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过去了这么多年,胡亥也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心中将张策当做了自己不幸的根源,甚至胡亥压根就不会隐藏自己对张策的恨意。
这种恨意一旦开始,就会不断的蓬勃生长。
胡亥现在也明白了,赵别说的并没有错,从最开始的时候,胡亥实际上就没有竞争的资格。
若是以往的胡亥自然是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胡亥已经走到了这条路上,他没得选。
等到下一次赵别再来到胡亥的府上,胡亥也就将自己的选择告诉了他,当真是和赵别所想的一模一样。
于是赵别也同胡亥说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接下来还是不应该主动的去招惹张策,但是也无需去亲近他,只需要将自己手中所有的权势慢慢的转到暗处即可。”
“所有可以动用的资源通通用上,但是这些资源也必须得用到自己培养的这些势力的身上。”
“除此之外,此事不能过于声张,无论是陛下长公子还是张策,都绝非凡人。”
“若是让他们察觉蛛丝马迹,定会暴露,届时所有相关的人,都难逃一死。”
赵别还特意嘱咐。
“今后主要就是要韬光养晦,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并将其逐步壮大。”
张策回来之后,王沅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乐意见到张策,毕竟现在的她大着个肚子不好看。
而张策却直接推开了房门,一把将王沅抱住,说了很多心里话。
王沅将自己照顾的很好,冠军侯府上下都对其非常的上心。
随后,张策宣布科举制度正式开始。
其实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只剩下最关键的那几步。
首先就是选定科举制度的内容,这不是张策一个人就可以做决定的。
如今的天下还是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科举制度不能将百家的东西都拿过来考一遍,所以科举内容的选择也决定了今后百家的发展。
百家很重视这件事情,纷纷推出了最得意的门生前往咸阳城参加科举制度内容的选拔。
既然要进行选择,必定会产生斗争。
这样一来,仅仅只是三个月的时间,各种各样的斗法就应接不暇,最终才算是将其成功的确定了下来。
道家以及法家在其中各占了三成,儒家和农家各占一成,剩余的两成便由其他的各家各派来划分,或者是将剩下的两成让其他的各家各派轮流来承担。
不过张策仔细一想,虽说还剩下了很多,但是这两成究竟是由哪些作为主导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其他的那些门派若不是出现了一些天才,恐怕也难以与其相争。
张策的这个行为就是想打破独尊儒术,让其他的学术能够有发展的机会。
这改变了大秦的文化发展。
不过张策没有直接将儒家彻底封杀,儒家的文化若是去除了糟粕,实际上还有其可取之处。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科举制度的内容便确定了下来。
关于考试的范围,又召集了百家的代表一同进行商议。
对于最终的结果,扶苏也有自己的想法。
天下人都清楚,扶苏是更加的看重儒家,而这一次最终确定的科举制度的内容,儒家在其中只占了一成。
在最开始确定内容的时候,张策就去拜访过扶苏,两人谈到了对这件事的看法。
最终,扶苏被张策彻底的说服了。
对于儒家,扶苏只是有着自己的执念而已。
紧接着便是来负责此次科举的那些官员,与确定科举制度的内容相比,这件事情就要简单不少。
每一科只需要挑出其中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考官就可以了。
又过了几日,大秦的第一次科举正式拉开了帷幕。
张策的科举制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像明清时候一样。
要想参加科举制度也并非全然没有门槛,首先就是要进行一个预备性的考试。
在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前,都必须要接受当地知县主持的一个考试,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县试。
县试通过了之后再接受府试,只有府试及格了之后才能够去参加科举考试。
紧接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