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全然被吴贵妃看在眼里,她明白对于赵瑗而言,自己不过只有名义上的嫡母名分而已。
将来赵瑗一旦上位,虽说会尊待自己,但心中真正在意的还是有十年养育之恩的张婉仪。
争储如同一条巨大的鸿沟,将所谓的情分和利益划分得清清楚楚。
“看到瑗哥儿已无大碍,吾便心安了,汝便再陪着婉仪说说话吧!”
吴贵妃见赵瑗和张婉仪母子情深的样子,顿时心生吃干醋的感觉。
反正该知道也已经全部了解,再多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不管怎么样,自己是必定不会帮赵瑗去见官家。
“娘娘稍等,有一事儿臣想了许久,恳请娘娘允诺。”
赵瑗明白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如若不能把这个想法表达出来,那么便再无保下岳飞的可能。
因此她见到吴贵妃摆出一副起驾回宫的姿态,索性便将底牌彻底打出来。
“还有何事?”
原本正准备起身回宫的吴贵妃一听,心中暗暗一惊。
看来今日这瑗哥儿手上确实是有筹码的,并且是一点一点的放出来。
平日里这小子看起来温良恭俭的样子,没想到心里的鬼主意还挺多。
一想到这里,吴贵妃又坐了下去,心想看看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儿大避母,新年之后儿臣便以年满十六。想要请求官家旨意,搬出宫中分府别住。今日说出来,便是想和娘娘和姐姐通报一声。”
赵瑗一边说着,一边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好让吴贵妃觉得自己为了求见官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似的。
搬出宫去?
分府别住?
赵瑗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两个妇人都大吃一惊。
对于张婉仪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搬出宫分府别住则意味着没办法天天能拜见官家。
由此产生的后果则是圣眷可能会日渐淡薄,从而对于皇储之位极为不利。
这样的举动那么与放弃争储毫无分别。
至于吴贵妃,这便是今日来这里最好的答案和结果。
赵瑗的这个举动可以理解为他自己放弃了争储的心思。
如若小他三岁的赵璩能一直呆在宫中,且加上自己的枕边风,储君之位想必是指日可待。
只不过这一切的心思都是在彼此的心中,而不会明言的去告诉官家。
眼下的局势,秦桧主持的主和派压倒上风,并且在立储之事上是坚定的支持赵璩。
如果赵瑗此时能够搬出宫去,朝堂上下肯定会有许多猜想,支持者又会失去不少。
“瑗哥儿,这可是汝自己想的,没任何人逼迫哦。”
吴贵妃马上装出一副甚为关心的嘴脸,只不过眼神之中带着些许得意。
这样的得意有些满袖春风的意味,甚至还颇有些志得意满的感觉。
“儿臣想得很清楚,只要娘娘帮着瑗儿见官家,并能帮着保下岳飞。新年之后必定向官家请旨离宫!”
赵瑗的口吻之中并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切正是他的第二步棋。
原本的历史脉络,赵瑗便是绍兴十二年后出宫封王。
自己卖这个人情,不过是顺应潮流,从而顺水推舟而已。
暗地里可以让赵璩这一方理解为自己退出争储,但明面上谁也不会提出来。
只不过这个意思,吴贵妃感受到了,那么张婉仪自然也感受到了。
“瑗哥儿年纪轻轻,就有报国之心,他日必定是国之栋梁,将来也可助璩哥儿一臂之力吧!”
吴贵妃根本不在乎什么岳飞,朝中的武将千千万万,可储君却只有这一个。
只要赵瑗答应不争这储君之位,自然会出手相助且有求必应。
并且她的话中也隐喻的表达着,赵瑗只会成为国之栋梁的臣子,并且未来要助成为皇帝的赵璩一臂之力。
这个话,赵瑗自然能够听得懂。
可是并没有明说,对于赵璩一派而言,赵瑗搬出宫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儿臣岂敢蒙蔽娘娘,也恳请娘娘一诺千金!”
赵瑗明白吴贵妃对于自己的提出的这个条件已经彻底动心。
朝堂也好,深宫也罢,无非就是等价交换。
只有在对等的筹码的面前,才会相互利益交换。
只不过在吴贵妃看来,赵瑗这个筹码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拒绝。
“既然如此,吾便在官家面前求情,让汝见上一见。至于保不保的下岳飞,要看汝的本事,吾亦会尽力而为!”
吴贵妃说完眼神犀利的望着赵瑗和吴婉仪母子,挥了挥衣袖便快步走出殿去。
殿外便是一阵前呼后拥的脚步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