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鬼子母神殿,是太上皇的清修之地。
四周都是看不见的暗卫值守,不是谁人都敢随意进出打扰的。
连郑太后和天子都不敢无召踏入,只能止这步殿外,经通传之后,等待召见;唯独郑泠是个例外。
郑泠知道,太上皇许她随意出入,一个是因为她的乳名,有佛缘;一个是因为这座神殿的壁画;最后一个,才是他心中那点所剩不多的,来自红尘中亲情的羁绊。
她毕竟是他唯一的胞妹,留存在世间的唯一骨血。
因此,太上皇李慜很爱护自己这个晚辈,视她为己出。
从前常常将她接进宫,亲自教她书画。
金钏女萝等人止步侯在殿外。郑泠独自进了殿,在香案前取香点燃,拜过鬼子母神后,起身走向旁边角落里,闭眼敲木鱼念经的中年僧侣。
光看外形和行动,这个僧侣与普通僧侣别无二致。
僧侣面容安和,五官俊朗,身穿一件普通的靛蓝僧袍,颈下戴着一串菩提念珠,盘膝静坐在蒲团之上,口中张张合合,低声念诵着《地藏菩萨本愿经》。
郑泠恭敬上前,静静跪于一旁的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聆听佛法。
等了约莫三刻钟,敲木鱼念经的人,念完最后一句,停下了午间的诵经。
纵然郑泠进来后几乎没有发出声音,但李慜也已敏锐地察觉到,是有人进来了。
除却是她,不必做其他设想。
他轻轻放置好木鱼槌,睁眼看向来人,慈和问道:“雪天难行,你过来是有何事?”
郑泠叉手一揖,端正地朝李慜行了一礼:“文殊婢请太上皇安。”请安之后,遂向他说明来意。
听罢,李慜这才想起来,这个由自己看着长大的小丫头,就要嫁人了。
夫婿是博陵崔氏,崔门双璧之中的崔忱骦。
这个人,他是有印象的,便对郑泠沉吟道:“人选倒是不错,年纪轻轻就战功赫赫,实在是后生可畏,颇有当年你父亲的英勇。看起来各方各面,也都配得上你。”
说到这里,李慜忽然一顿,接着问她:“这桩姻缘,是天子赐婚,是他和太后的意思,那么你呢?你觉得如何?你喜欢这桩婚事吗?”
他并不了解小儿女们的心思,只是知道这桩婚事后,让他想起来十六年前。
为了巩固大豫基业,他下诏命安阳出降荥阳郑家,为当时风雨飘摇,藩镇频乱的帝国,拉拢权倾朝野的四大柱国之首的良国公府。
那时候,李慜其实知道,她原本是有两心相交的意中人的。
安阳在大明宫的最后一晚,他怀着愧疚,前去与她彻夜长谈。
他还记得,在璀璨琳琅的宫灯之下,试穿吉服的公主,知书达理地对他说:“阿兄不必多说,我都明白,这是一个公主的使命和责任。我安阳乃镇国公主,一生都愿为帝国献出任何价值。”
当年李慜为了江山社稷,狠心断送亲妹妹的终生幸福。
那时候他觉得,情爱,只是世间最可有可无之物。
于皇室中人而言,也是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皇家的婚姻,无关风月,唯有利益。
连他自己也是如此,取了良国公府的千金当皇后。
即便多年来她一直无所出,与自己也算不得恩爱,但碍于他需要良国公家的助力,一直对发妻以礼相待,为她从宗室过继了一个孩子,承欢膝下,圆她想当母亲的梦。
直到后来,遇到卢妃,识得情爱,后又痛失所爱,这才懂得:一个人若是一直无情也还好;若一旦知情识爱,却不能与相爱之人白头到老,实在是件抱憾终身的悲哀。
出家之后,他对于当年断送安阳的婚姻一事,越发感到愧疚,甚至有过念头:觉得卢妃母子的离世,是上天对他的报应。
如今时隔十六载,安阳的女儿,竟也被他们当做筹码,用来换取捆绑崔氏这个庞大士族的利益。
叫他如今这颗,褪去帝王壮志,看透浮华的慈悲心,有了难言的不忍、后悔和无限悲悯。
这个世界,不该如此。
*
“你觉得如何?你喜欢这桩婚事吗?”
郑泠听到太上皇问她这样的问题,蓦然想起来,在这个神殿,曾经傅丹青也问过她类似的一句话:“那你喜欢他吗?”
现在两个问题重叠在一起,她难得仔细思考。
喜欢吗?
她其实和崔忱骦不太熟,甚至没有怎么说过话,仅在从前的宫宴上,远远见过他几次。
直至两个月前,赐婚之后的一个吉日,他带着聘雁和聘礼来到郑家,在长辈和媒人的见证下,与她交换庚帖,订了亲事。
他着一袭宝蓝色的翻领袍,长身玉立地站在花厅,面如冠玉,眉眼如画。
竟将旁边,被闺中金兰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