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殿帅府举行完见面仪式,高俅原本想接着做两件急事。
第一件。他要把王进那小子弄来,让他好好看看,当年被他爹当作小沷皮打倒过的那个高俅,现在当上太尉了,当上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了。他还要问一下王进,听说过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三大功臣之一韩信吗?韩信当年就是能忍胯下之辱,才成就了大汉朝的最高军事将领。我高俅当年忍下了你爹那一棍子,成就了大宋的最高军事统帅,比韩信还要牛呢!皇上把大宋朝军队全权交给我了。王升啊王升,你怎么死了呢?你不是英雄吗?你不是打遍东京无敌手吗?该不是怕我才早早躲到地府去了吧?这也好。父债子偿,老百姓都懂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一年后的今天,就让你儿子替你还债吧!可惜,这个王进居然跑了!熊包!
二呢,他在单独跟肖永健、刘景升、兵部尚书以及御林军三位大将谈话的时候,发现了问题:这几个军界大佬,似乎对他的态度不咋的,说话阴阳怪气,究竟是不服气,还是瞧不起自己,他说不太清楚。但是他明显感觉到这些人眼里有毛病,心里有问题。于是,他就想到了,在刘仲武大营的时候,刘仲武跟他儿子谈军队管理时,曾经说到:当年,他刚刚接任主帅的时候,有两个跟他爹一起干过的老将领,对他不是太服气,常常风言风语,甚至公开顶撞他。刘仲武果断地将他们撤掉,换上了自己的人。
由此,高俅想到他必须在殿帅府的上层来一次大换血,不然,他就难以打开局面,甚至不好立足。可怎么换呢?换谁呢?他自己手下没有人呀。在枢密院做枢密副使,也才做了三个多月呢,冷不丁皇上就把他拔到了这么高的位置,他到哪里去找自己的人呢?他这才想到,倘若他在基层中层干过十年八年的,也能带起一批自己的人呀。当初在西北大营,如果知道有今天的局面,他一定会团结起几个人来的。哎,对了,这一想,西北大营还真有跟自己很要好的呢。象刘仲武的三个儿子,还有当时整天跟自己在一起摸爬滚打的四五个弟兄,再加上当年自己混社会时那几个会点武功、并且还有点人样的家伙,都可以弄上来,既给自己撑门面,也可以把他们提拔个官,那样,自己不就有人了?原来这些老江湖,哪个再毛病,干脆就换掉。
可是,那些人怎么才能弄到自己跟前来?他觉得这是个问题,是个大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对,去找皇上,向皇上要人。只要一向皇上要人,皇上就得给我想办法,到时我就菜吃面,就成啦!
这么想着,他处理完了肖永健和那两个士兵,就急急的往垂拱殿跑来。到垂拱殿门口,正好杨戬坐在杨光华的位置上。高俅不知道,任何找皇上的人都得经过杨光华的批准。所以进了大殿就直奔皇上而去。杨光华正巧不在,而是杨戬替他值班。一看高俅急火火往里走,杨戬站起来就用手比划着喊,“哎哎哎......”“大人”两字还没喊出来呢,高俅已经到了龙案前。此时徽宗正在研究书帖呢。
前几天,徽宗把朝廷的最高层做了一番调整,把高俅和杨光华都安排到了最满意的位置上,朝廷最高层形成了杨、蔡、高,三足鼎立的局面,他就高居于鼎立的三足交汇点上,只管涉及江山社稷、皇权安危的重大事项,把控好大局,其他事情放手让他们三人去做。这样的结构,他这政权那可是要多稳有多稳,就如杨光华说的一样。他看到过有位先贤这样说:治国的超才,不是事必躬亲,不是大小凡事一把抓,而是要善于用人,善于控制局面,善于放权,善于调动手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赵佶手下的大宋朝廷,眼下不就是这样一种局面吗?
有了这样一个局面,他就不用太操心,就可以潜心研究书法绘画音乐还有收藏,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骑马打猎踢球游玩、经常看看饲养的孔雀、豹子、狮子和山狸。前段时间,虽然他也尝试着创造并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这样的运行格局,但总是觉得不放心,也不能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好啦,现在可以放心了,可以安心地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这不,徽宗已经进入这种状态了。龙案上铺着宣纸,毛笔在砚台边上搁着,专管给他研墨的小太监,站在龙案的一角,恭恭敬敬的低着头等待徽宗的吩咐;徽宗的手上,捧着一本儿王羲之的、一本柳公权的字帖,旁边还放着自己用瘦金体写的书法,一边对照一边自言自语。他正在研究两位大家的书法,与自己书法的共通之处和主要区别。他想看看,怎么能把自己的书法写得更高更妙,出神入化。他必须把自己的字体打造成大宋天下第一,无人能够超越。什么苏黄米蔡,你们的字跟我瘦金体一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他这样想着就很是得意,因此研究得也很入迷。
高俅一看徽宗那神情、那状态,就不敢吭气了。他了解徽宗的脾气呀,练字画画那是很入迷的,谁要是扰了他,尽管他脾气好,也会发火的。因此高俅就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静静的看着、等着。
倒是徽宗,突然觉得多了一个人,抬起眼皮一看,果然,不由自主地就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