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崛起烽燧> 第三十七章 六月新苏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六月新苏庄(1 / 2)

大乾新胜,但是国内出了问题,被大乾兵锋压的喘不过气的外邦这次大朝会纷纷派来使团,一方面是大乾军威鼎盛,另一方面怕是打探消息为主。

很快大乾太子被幽禁的消息就传遍了各邦使团,自古中原大国,凡有夺嫡之争,边境必起战事。

这也是为什么尚书省对于一些提及二皇子的官员直接罢黜的原因。

宰相的铁腕手段也不断的刺激着帝君赵钰民,身为皇帝,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

太子赵载承,从名字就能看出帝君赵钰民的看重。

载悠悠大乾之国运,

承历代帝王之远志。

元月初七日,隆盛十二年第一次朝会,太子终于露面了,但是朝堂上却少了很多面孔。

七天,尚书省尚书令闻器告老还乡,中书省中书令戴温接任尚书令,中书令由门下省侍中李信接任,中书省侍中由礼部尚书刘良接任。

皇权和相权相争的结果,要么皇权旁落,要么相权无威。

闻器以七旬之身回了江南道老家,尚书令掌管六部,手握宰相之权,但是为了太子,闻器选择了妥协,太子乃一国之本,断不可有所改动。

身为太子太师的闻器用自己的仕途挽回了太子的地位。

历来宰相告老还乡都会加三公之一作为荣封,但是闻器却没有,就连太子太师之衔也被封给了新任尚书令戴温。

最后仅以从二品光禄大夫的散官衔作为仕途的结尾。

今天的朝会,太子几度落泪,因为一道道调令之下,原本支持太子的官员有三成人被贬,明升暗降,左迁……这些人都是为了太子赵载承恢复东宫之位而奔走之人。

太子妃被贬为奉仪,三岁的皇孙赵元沐的嫡子身份已失,注定了这一生与帝位无关。太子东宫的官员也被换了一茬。

因为太子之事被牵连官员近两百人。

太子议政之权也被帝君赵钰民收回。太子赵载承犹如木桩一样只能听政。

长安城里面历来不缺谈资,开春之后的播种才是国中大事。

苏庄的地有一万一千亩,从过年到二月开春,苏庄收了一百户就不再收庄户了。

在苏园外新来的庄户和年前的庄户们把旧屋子住满了。

去年年底卖百果酿的收益还有开支,最后给苏父清点库房的时候有银一千两,铜钱七百贯,年前去畜市买了些牛和家里的牛凑足了一百头。

今年都分给了庄户,约定好的,三年内还一只牛犊,这头牛就属于庄户了。

苏策对庄户好,所求的就是庄户对苏家不起异心。

聚人气,兴家业,这句话很适用勋贵。

想象一下,要是封地里面的庄户和食邑都没有了,那么要一片荒地有什么用处。

渭水旁的这片地力很肥,在苏庄旁边也没有接壤的村庄,泾阳县城在苏庄的北面四十里,往南十五里是长安城,往西两里地就是渭水,往东十里是北衙六军的驻地,这块地的位置相当不错。

开春庄户们已经带着耕牛下地了,渭水的冰面也消融了,来往于河面的舟船也变多了。

每天辰时苏策起床都会和亲卫们一同在校场打磨身体,顺便教教苏策那一百个未成年的食邑们。

巳时苏策和亲卫们各做各的事情,苏策回苏府看看书或者陪双亲说会话,亲卫们则开始每天的巡查,苏园内外分两班,五人在庄外骑马巡视,五人在庄内,另外十人值守夜班。

周围都是荒地,庄子里面的小孩多,万一被叼走一个,可就是亲卫们的失职了。

苏园内的私塾挤的满满当当的都是孩子,亲卫们准备等着庄户们忙完农时,就把庄子重新归置一下。

以后苏府外,高墙内做为私塾,亲卫们和庄户住在苏园外。

这也意味着苏策又要花一大笔钱了。

苏父现在过得很痛快,苏府的新产业,每年算下来百果酿能带来五万贯的进项。

今年老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每天下午都会拉着苏策在庄里走走停停。

苏策有种回到上一世去工地的感觉,每天夹着一只炭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就这样到了三月底,庄户们耕种完毕,苏庄开始在长安城南订购大量青砖青瓦,在集市订购一百顶帐篷。

在原本的苏庄基础上建起来一百套小院,房子是青砖青瓦,院墙是拆下来的土坯垒成,外面抹着一层黄泥,在涂上石灰,白墙青瓦的很耐看。

怎么样让人死心塌地,就是给他所有他想要的。

苏府内院三进的院子只能亲卫及其家眷进入。

而庄户们住的地方也不差,主家建的房子用的都是青砖青瓦,再也不怕屋漏淋雨了。

种的地,租子只有三成,还分了牛和工具,家里以前乱跑的泥娃子也能去苏府外院里面的私塾读书了。

在苏府外,新建了很多建筑,南边是新建的酒坊,这里以后专门用来制作百果酿,东面西面南面是庄户的小院,两路从东西边庄户小院留出的开口通往西边的耕地,东边的官道。

到了六月初,庄户搬进了新家,同时也自发的和苏父签字画押,以后他们就不再是佃农而是庄户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