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
董卓拔出宝剑,一剑把桌案一分为二。
“好,好,好。”董卓怒极反笑。
“小贼,汝要试一试我的宝剑是否锋利?”
李儒不敢言语。
“即刻发兵攻打青州,我要把小贼的脑袋,悬于东门。”董卓说道,
“主公不可啊,如今朝堂还不安分,我等贸然带兵离去恐怕被人暗算啊。”李儒苦着脸说道。
“某咽不下这口气。”董卓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一脚把桌案踢开。
“先让那小贼嚣张一段时间,日后必然将他碎尸万段。”李儒也想到了当日青州之行,被别人乱棍驱逐,他又何尝不是咽不下这口气。
李儒想了想,又说到,
“不如明日朝堂之上,推举幽州刘虞。”
“可行,只是这人好不好掌控?”
“主公放心,只要他来了这雒阳城,就算给他安上翅膀,他也飞不出去。”
随即,董卓的府邸传来了两人阴险笑声。
翌日,朝堂之上。董卓十分骄横,决意实行废立,以此篡夺朝廷大权。
董卓傲慢地对众人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人。青州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有意立他为帝。但是此人在青州倒行逆施,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非合适之选。依某之见,幽州刘虞,可一试。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某的提议,谁反对,谁赞成?”
朝堂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这人胆子也太大了。不过自从这吕布入了董卓麾下,敢于出头的人,都被灭了。现在谁也不想当这出头鸟。
袁绍看了看周围,见无人敢说话,觉得时机已到。立即起身。
“我反对。”
董卓:“哦!”随即看向这个出头鸟。
在袁绍表示反对的意见后。董卓对袁绍说:“我想要做的事情,谁敢阻拦,你难道认为我董卓的刀不够锋利吗?”
袁绍一听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说:“吾剑未尝不利,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么!”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董卓大怒,随即废立之事便不了了之。
董卓回府后,召集吕布,和深得他信任的周毖、伍琼及议郎何颙,董卓言说要派吕布去把袁绍捉拿回来。
但朝堂之上的大臣,多有受袁家恩惠的之人。周毖、伍琼及何颙三人也受袁家大恩,决定帮一把袁绍,
周毖说道:“废立大事,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袁绍不识大体,现在又因为恐惧而出逃,并非有其他意思。
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
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英雄乘势而起,那时山东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的了。
还不如赦免他,拜他为一个郡守,那么袁绍庆幸免罪,应该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
董卓想了想也对,袁家树大根深,暂时也不想树敌太多。于是就同意了。
翌日,刘辩封董卓为太师。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人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袁绍逃离京师以后,回到渤海开始招募兵士,召集受过袁家恩惠的门徒。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平静的日子后面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青州,由于商品的出售,百姓得到田地,积极性大大增加,整个青州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还没到路不拾遗的情况,但随着盗贼,山大王金盆洗手,从良回家种田。社会治安也稳定下来。
刘协站在平原城楼上,心中感慨万分,马上就要过新年了。
自己来到这里已经快一年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明年的目标也定下来了。基本上青州之地要远离天下群雄的战争,默默发展。
初平元年,袁绍和袁术密谋,现在袁家家主袁隗一大家子在京师,现在只要他们触摸到董卓的逆鳞,就能借董卓之手除去袁隗这一支。
只要袁隗这支一死,那袁家群龙无首,家主之位就轮到他们了。
于是袁绍召集天下英雄起义兵共同讨伐董卓。
一时间天下英雄纷纷响应。袁绍甚至还给青州的刘协写了一封信让刘协做讨董联盟盟主。
平原政务厅中,现在人员又多了一位,没错,就是颍川荀攸荀公达。
本来荀攸是想让荀彧也一起来青州,荀彧却听闻刘协在青州对世家搞什么大清洗,荀彧就想再观望观望。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荀攸也就没再劝。
刘协对于荀彧没有一起来则表示很遗憾。不过刘协对荀攸说,相信过几年你们就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