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伯和管氏愁丝满肚,虽然一亩地只交一斗粮,可他们没种桑麻棉。
绢麻丝绵加一起一两多的税,还有人丁税大人一百三十文,一岁到十四岁减半。
这些加一起,就得二两银钱并两石麦子。
可麦子卖出去便宜,再买米它就贵了。
实际上,要不是几个孩子的私房钱和管舅舅的十两银子顶着,他们家这会儿一个铜板都不会有。
那十几两,管氏攥紧了不敢动,他爹每天七百文呢,还得再吃上一段时间的药。
沈笑接着道:“夏税秋税一收,还有人丁税,绢麻草料折算成银子起码三两。
大伯,咱想撑到明年春小麦下来,就不能卖粮食。
可明年种麦,咱家的种子一定是要买新的才行,二十亩地也得五百斤种子。”
“所以你想在半坡种红薯。”沈大伯猜到了。
“对,大伯,咱去找县令吧。”
沈大伯还是下不了决心:“你让我再想想。”
沈笑看看大伯,又看看伯娘,到底没说麦种又涨价了,十两银子都打不住她家的地。
古代靠天吃饭的农民,难啊!
“管伯娘在家不?”
听到东院一声喊,管氏下炕出门,“在家。”
沈笑跟出来一看,原来是四丫和拾嫂。
“七两也在呀。”拾嫂手里拎了一捆菜,用另一只手把低着头的四丫拽前面,笑道:“伯娘,七两,今天四丫缠着我说种紫云英好,我们也种点试试。”
管氏看她拽孩子的样子,就上前把四丫拉跟前,“小拾家的,你打算种几亩。”
“伯娘,还几亩呢,种四分就行。”
拾嫂递上那捆小芹菜,道:“您瞧您侄子拉扯几个娃怪不容易的,咱用菜顶利息,先借两斤种子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