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印象,还挺深刻的。
当我那天照例说出对顾客说了数遍“来,想吃点什么?”这一类句子的时候,他是第一个注意到我店铺名字的人。
“小凌。”
小凌?名称对不上菜单啊。
说实话,正捡碗擦桌的我还愣了几秒,转念一想才发现应该说的是店铺名。
“是啊,我家店叫小凌早点铺。您看您要吃点什么?”店不大,但也忙的够呛。把它们放到水池,就继续跑到收账台了。
“都有什么。”
此处省略几分钟。
“这什么做的。”
此处再省略。
漫长的几分钟让我简直梦回学生时代考场里做的简答题,逻辑清晰又必须精简。我自认为回答地还可以,准备抬头瞥一眼他的反应。天知道他在想什么,全然不在菜单上,一双大黑眼珠子直直盯着我又没有任何表情,这是大白天都会吓一激灵的事。
他淡淡收回目光,浓密的睫毛盖住眼底的情绪。我心里正起疑他是不是bt,他终于说出让我松一口气的话,“各来一份吧。”
至此以后,我经常能从这附近与他偶遇,包括但不限于胡同口,公交站,菜市场。
环境真的会影响人的一些行为,特别是问好的方式,像老年人之间的问候。就比如“您吃了吗?”“接孩子去了?”还有……
“来买菜啊。”
他不语,若有若无地点头便离开这个摊。摊主是个热心大婶,也在胡同里住。看他走远才低声问我:“你晓得他不?”
我摇头,“就买过一次早点。”
“我跟你讲你最好少理他,他人怪得嘞。”
“哈?”也许我表现得求知欲太旺,大婶生生讲了从他第一天搬来到目前的情况以及推测他身份的几个版本。从单亲孩子,孤儿,反社会型人不止。
这么看来,按原主的条件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我也就不再去想了。
直到某天清晨4,5点,下着暴雨,我披雨衣骑自行车准备拐弯时,又碰到了他。他坐在马路牙子上,没打伞,头发衣服全湿了,透过他白衬衫我甚至能看见一些……伤痕。
许是察觉到我,他的脑袋稍微偏了偏。颤巍巍扶着身旁的树站了起来,才把眼皮全抬起来。雨滴哒哒地落在他的睫毛上然后掉下去,眼底没有神,嘴角肿得还在泛血,倒真让人背后发凉。大婶的推测此时又在脑海浮现,我抓紧踩上踏板期待别盯上我。
下雨啊,尤其暴雨,千万别骑太快,不然你就会像我一样慌不择路地车轱辘被卡,摔成个落汤鸡。我倒在已经积水的路面,看着不显眼的漩涡,心里愤恨至极。
“谁偷的井盖啊!”
当然,这种愤怒并没有维持太久就变成了恐慌。我尝试爬起来但……好像不行。雨继续倾盆地下,慢慢伴着哗哗地踩水声我知道是那个男人靠近了。
他的湿发紧贴额头,水珠从鼻梁无尽的滑落。随后停滞几秒,弯下腰来。
“你你你你你你……”我声音颤抖着越来越小,心里无限悲哀自己的bad ending。随着压在身上车子重量的减轻,我连忙补上一句:“你人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