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宫人们正忙着到处张笼结彩。
“主子,过几日便是太后娘娘的寿诞,宫中正忙活着装点呢!”
“太后寿诞?”
“主子可想好要送太后什么寿礼了吗?”
“唔……我再想想吧。”
“太后娘娘可有什么喜好?”
“嗯……具体奴婢不清楚。不过奴婢倒是听说太后娘娘年轻时跟随其祖父有过一段时间的战场军戎生活,对其念念不忘。”
“没想到太后娘娘年轻时那么潇洒呢!”沈宁暄不禁惊奇道。
顿时脑中灵光一闪。
“月桃!我们现在就赶快回去给太后娘娘准备寿礼。”
……
这日,清明园内。
大红色的长毯随长廊一字排开,直通殿宇,两侧是高挂的寿联。
金碧辉煌的宫殿,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红帐飘扬,朱色的琉璃盏叮当碰撞。
太后一身明黄色的锦绣袍衣,高坐于金阶之上。
珠翠摇晃,金珠玉镯,尽显奢华。
面上是极为温和的笑。
众人一齐高举酒杯:“恭贺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即落座。
苏煜首先上前献礼。
公公托着一玉盘,上面方正地摆着一对极为匀称好看的鹿角,还闪着泛泛的光泽。
拱手道:“母后,这是儿臣在茸山打猎时所得的一副鹿角,赠予母后。祝母后长寿安康,岁岁如意。”
太后笑道:“皇帝的心意我心领了,哀家很喜欢。”
欢宜公主即刻上前,盈盈笑道:“母后,这是女儿托人在漠北国所制白玉如意一对,愿母后如意顺遂。”
盘上一对玉如意正闪着细碎的莹光。
太后亦是笑着,神情欣慰。
众人接连献礼献艺。
到了沈宁暄。
沈宁暄徐步上前,两个丫鬟顺势将一布轴缓缓展开。
布轴上,用各种金丝彩线绣着一个大大的“寿”字。背景处,是一个个身姿飒爽的女子,亦或驰骋烈马,亦或高挥长剑。
太后双眸即刻一滞。
“臣妾听闻,太后娘娘出身于将女世家,早些年曾随祖父驰骋沙场,有过军将戎马的生活。
“在臣妾看来,在那个豆蔻般地年华里,太后娘娘能够不被大家闺秀的传统生活所拘束,而是极为自由,肆意潇洒。
“不禁让臣妾感慨,原来我们女眷亦能做保家卫国之事。太后娘娘的这份勇敢与洒脱,不禁让臣妾佩服。借此佳时,臣妾祝愿太后,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沈宁暄不紧不慢地说完。
太后此时眼眶微红,仿佛陷入了记忆中最珍贵的那段回忆。
好一会儿,微微颤抖着说声音说道:“沈更衣真的懂哀家啊。”
“哀家很喜欢。谢谢你,沈更衣。”温慈地笑。
沈宁暄亦是明亮的笑,看来这次做对了。
太后又笑道:“沈更衣真是了不起啊,救过公主的命,又如此懂哀家。”目光缓缓转向苏煜,“皇帝,你说,该奖励沈更衣什么呢?”
众人当然都明白太后的意思。
苏煜也明白。
“那……就赏晋封为才人吧。”苏煜缓缓道。
沈宁暄心中一惊。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洛美人与应采女恨不得把牙咬碎了。
回到位上,猝不及防地稍抬眼睑,正对上苏煜那道深邃又晦暗不明的视线。
……
是夜。
沈宁暄坐在烛前,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向楚大人禀报着如今自身的情况。
“娘娘,保宁公公来了。”月桃进来道。
“更衣沈然接旨——”保宁公公的声音从屋外传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更衣沈然,淑慎性成,勤勉柔顺。仰承太后慈谕,即刻册封为才人,赐居未央宫。钦此!”
“沈才人,接旨吧?”公公一脸笑意。
“小女沈然——接旨。”
“沈才人,皇上说您明日不用去谢恩了。”
沈宁暄突然想到上次谢恩时的场面。
“好,知道了。”
毕竟不是苏煜主动晋封自己,而是又一次借了太后之意……
嬷嬷轻声道:“娘娘,依老奴看来,娘娘应是向太后谢恩的。”
沈宁暄思量了一会儿。
太后娘娘几次提携自己,自己理应去表达感恩的。
“好,明日一早便去。”
……
柔福宫。
“那个贱人凭什么与本宫平起平坐!”洛诗晴大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