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璐被他突如其来的吻搞懵了,还愣在原地,应璋脸色无异,他再次抬手将本子取下,然后坐在书桌前翻看。
颜璐努了努嘴,也没再阻止,只好坐在床边,看着他打开本子在看。
“当时你看看电话号码了吗?”应璋看着扉页的电话号码,问道。
“看见了。”颜璐点点头。
“不理我?”应璋当时为了添加她的微信,真的费尽心思。
“没有不理,只是没主动......”颜璐当时存了他的号码。
“不过幸好,我们还是联系上了。”应璋放下本子,坐到她的身旁,一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有点感慨。
颜璐何尝不是这么想,她将肩膀侧枕在他的肩膀上,两人无言,看着窗外。
两人没睡午觉,颜璐便带着应璋在村里到处看看。
走过古老的街巷,红灯笼高高挂,战时的古建筑炮楼依然屹立在一方,青砖灰瓦,留存着子弹壳斑驳的划痕,那是它曾经的赫赫战功的印记。
颜璐指着那禁闭的大门,跟应璋说道:“小时候我们经常跑里面捉迷藏,年久失修,现在成了危楼,近年挂文物保护的牌子,有了专门的修护,而今才能屹立不倒。”
这是老辈人抗战的堡垒,也是年轻一辈成长的乐园。年代不同,它有着不同的使命,如今哪怕大门紧闭,依然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这里,我们学会仰望星空。也从这里,我们学会脚踏实地。
塔楼旁边是个古井和荒废的旧屋,屋顶上蔓延盘卧着满满的薜荔藤蔓,森森的枝叶偶有垂着薜荔果,像称坨一样的形状。
古井里几条金鱼慢悠悠地游走,在藤蔓的倒影下,有种鱼戏叶间的雅趣。
“原来这里变得这么美了!”颜璐看着古井,这还是以前小时候,她和同学伙伴们一起结队洗衣服的地方。
从事每家每户的姑娘,都是家里洗衣服的主要劳动力,那时90年代,洗衣机还没在村里普及,家家户户为了节省自来水,女娃们都是挑着全家人的衣服到井边洗衣服。
那时井边就是全村的八卦聚集地,洗衣服的基本都是十几二十来岁的,天天热闹得很。
颜璐工作后,就给家里买了台洗衣机,现在在井边一起洗衣服的姑娘们,都已经长大了。而今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这古井也就彻底荒废了。
颜璐跟应璋说起洗衣服的趣事,对于应璋而言,他感觉不可思议。可能他母亲辈是这么过来的,到他姐姐时,他家基本生活在镇上,基本没有这种生活体验。
颜璐绕着旧屋绕了半圈,看见薜荔藤蔓中挂了很多薜荔果,果实挂得很高,然后对应璋这个高个子而言,简直唾手可得。
应璋看她盯着果实的样子,有些好奇:“想要?”
颜璐点点头:“以前可是一果难求,抢都抢不到。”
小时候没什么玩具,薜荔果是过家家可以做替代秤砣的最佳物品。找跟竹子,绑几跟线条就可以,做成称。
“给你摘一个?”应璋问道,说着他便抬手挑了一个模样好看的,摘了递给颜璐。
颜璐满心欢喜地接过,拿在手里细细欣赏。这是带着应璋参观游玩,实际上也是她第一次参观村子。
自从乡村建设越来越美,不知不觉间,习以为常的村容村貌,俨然已经成为了可以供人参观观赏,其中历史记忆,有传承下来的,也有自己亲身经历的,这都成了一片独特的风景。
跟应璋牵着手,漫步旧巷,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只不过是身边多了一个他。
这感觉真的很好。
应璋一边陪着她同游她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一边看着她的笑容,非常满足。听着她絮絮低语,在她的描述里都听到的种种,都是快乐的回忆。
等颜璐和应璋牵着手,走到巷口的门楼,还是那几个老人坐在麻石凳上乘凉。
其中有一位是家里亲戚长辈,还有几位都是老街坊,基本都认识。颜璐很主动地跟她们问好打招呼。
“哎哟,璐儿,原来他是你男朋友啊。”颜璐家的那位看长辈,她叫她姑婆,是外公的表妹,自小看着自己长大的,经常见面打招呼。
颜璐不知道她话里的意思,以为只是看见她的男朋友比较好奇。
她看着应璋说:“你是璐儿的同学?”
应璋也认得她了,主动问好:“姑婆好,您的记忆真好。”
其实他一个人来过这里,在寄出笔记本之后。不知道是想偶遇,还是终于鼓起了勇气,他跟着寄出笔记本也来了一趟。
那时在巷口坐着打发时间的那些老人都会戴着口罩,看见他这个年轻人慢慢转悠,还以为他是村里人,笑着跟他打招呼。
孩子们长大了,村里的老人哪怕不认得谁是谁家的孩子,还是会热情的招呼几句。有些一说谁家的孩子,基本都知道。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