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心想, 今日可真是热闹。既然大戏已经开幕,索性看看他们预备如何演下去。
“宣他们上殿。”
内侍便传达到宫外,以元翊为首的各国使臣在太极殿外除履后上殿, 先向萧衍行礼。
萧衍看了一下,北魏,柔然,萨珊波斯, 土谷浑, 龟兹,于阗,林邑,高丽等几个主要与大梁有来往的国家所派的使臣都在。整整齐齐,约好了似的。
众使臣围着那块石碑赞不绝口, 萨珊波斯的使臣说了一通, 旁边的译者说:“这石碑上所用为楷书,琅琊王氏的楷书独步天下, 不知对此碑文, 王氏如何看?”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王允和王赞。
王允和王赞虽出自琅琊王氏, 但若论书法,两个人都不及王执。但王执并非官吏, 因此不在此处。
王允漠然说道:“这碑文乃是天降祥瑞, 并非人为所刻。使臣说笑了。”
译者把王允的话传达,那位波斯使臣露出疑惑的表情, 继续在那里研究。
元翊大声说:“听闻历朝历代每有此吉兆, 君主必大赦天下, 不知陛下是否打算顺应天意?”
萧衍正经危坐, 直觉今日之事, 跟元翊脱不了关系。但他没有证据,也不想搭理元翊。
场面一时僵住了,还是桓玄出来回答,“陛下已经答应大赦天下。”
元翊拊掌笑道:“陛下果然是明君,孤还听闻,前朝太子被陛下囚禁在台城已久,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他?”
此言既出,四下议论纷纷。
萧衍威严地说:“这好像是大梁的内政?几时轮到魏太子来插手。”
“非也非也。”元翊对着萧衍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孤的先祖虽是鲜卑一族,但父皇热衷于汉学,听闻你们汉人每有朝代相继,宽厚前朝皇室乃是传统。曹氏篡权,但奉养汉献帝,司马氏篡位,不杀曹帝,善待蜀汉后主,东吴皇裔。怎么到了陛下这里,非要绝前朝皇族的血脉呢?是陛下心虚,还是您的心胸,不如这几位帝王?”
“魏太子,这是在我大梁的朝堂,不得对陛下不敬!还请慎言。”谢临开口道。
元翊也不以为意,继续道:“各国使臣仰慕大梁的国威,觉得陛下有容纳四海的胸襟,所以纷纷缔结盟约,愿与大梁修好。我魏国自然也是抱着如此想法。可若是陛下连自己的同族,前朝皇室都不能善待,我又如何能相信,您会善待异族呢?那盟约上,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他说完这番话,译者纷纷翻译给各国使臣听。使臣们点了点头,都表示赞同,七嘴八舌地向萧衍进言,应该放了前朝的皇族,彰显皇帝的宽仁。
这些国家大都与前齐有往来,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昔日的旧友,被萧衍所杀。萧衍虽是被齐废帝所逼才起兵反抗,但他推翻了前齐,自立为帝也是事实。这便是逆臣篡位之举,史书不会笔下留情。
刚好这块石碑横空出世,算为萧衍篡位正名,他顺势抚恤前朝皇族,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元翊一番话,将萧衍推到了一个不答应便不行的境地。萧衍虽然没有马上表态,但下朝之后,四姓宗主和几位重臣都跟着他去了中斋,继续谏言。
原本废太子之事,只算是大梁的内政,无论君臣之间如何博弈,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皇帝执意杀了姜景融,君臣离心。
可现在被魏太子知道了,还当着各国使臣的面,说出那样的一番话来,就不是大梁关起门来,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这两日,王乐瑶都在床上休养,太后免了她去请安,还亲自过来看望她。
她两耳不闻窗外事,觉得伤好多了,只是两日都没看见萧衍的踪影了。
她觉得奇怪,刚想让竹君去中斋那边问问看,这两日皇帝到底在忙什么。这时,竟有个意想不到的人来见她。
姜鸾走进寝殿,正要向王乐瑶行礼,王乐瑶靠坐在床头,抬手道:“长公主不用多礼。”
竹君赶紧搬了胡床过来。
姜鸾坐下后,仔细打量王乐瑶。她们已有多日未见,这孩子并不像她所见过的那些入宫的女人一样,容颜迅速憔悴下去,反而比在家中的时候鲜活很多,顾盼生辉,就像朵被精心娇养的花一样。看来,萧衍的确对她很好,民间的那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好在王乐瑶说话的语气仍是同从前一样,温柔谦和,并没有摆皇后的架子,姜鸾心里宽慰几分,慢慢说:“听闻你在同恩寺受了伤,我进宫来看看你。伤可好些了?”
“多谢长公主关心,已经无事了。”王乐瑶并不信姜鸾会单纯来看她,便问道,“可是家里出了事?”
姜鸾惊讶于她竟然毫不知情,下意识地看向竹君。
这两日,为了让王乐瑶安心静养,苏唯贞特地交代过竹君,无论外面发生何事,都不准传到皇后娘娘面前。竹君谨遵大长秋之令,所以王乐瑶对于前朝发生的事一无所